常洛接着道:“如今国库空虚,辽东多事,百姓生活困苦,卿等主持法司,事关国家风纪,依然任重而道远,当勉力而行。”

三人对视一眼,皆明白太子的意思,这是要拿他们当枪使,整治多如牛毛的宗室。

张问达拱手道:“吏部责无旁贷。”

周延儒、温体仁也跟着表态:"臣等当尽心竭力,恪尽职守。"

常洛笑而不语,三人躬身告退,常洛只将温体仁留了下来。

温体仁毕恭毕敬垂手侍立,禁不住心头怦怦乱跳,却听太子说道:"温先生,洛阳之行辛苦你了,坐吧。"

一句温先生,令温体仁心中一热。

王安亲自搬来一把椅子,更令他惶惑不知所以,死活不肯坐。

常洛微笑着说道:"孤一向礼敬贤臣,温先生还是坐着说话吧。"

温体仁见实在拗不过,只得在椅子沿子上坐了小半个屁股,热切地望着常洛,动情地说道:"臣何德何能,竟得殿下如此礼遇?"

有什么样的君,就有什么样的臣。

万历懒惰殆政,底下就全是装死摆烂的臣子。

天启不务正业,底下的臣子就全是些毫无节操操的臭鱼烂虾。

崇祯急躁冒进,没有担当,底下的臣子便不求功,但求无过,做起事来畏手畏脚,说起话来吞吞吐吐。

在这样一个大厦将倾的末世,首先就要认清谁才是最凶恶的敌人,然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精诚合作,一致对外,才有可能将这个凶恶的敌人最终消灭。

常洛话锋一转,冷不防问道:"孤记得你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今年已经四十六岁了。"

温体仁连忙答道:"难得殿下记得这么清楚,臣年近半百却一事无成,实在惭愧。"

常洛亲自斟了一杯茶,亲手递给他,"你的嘴巴都起了皮了,喝口茶润润嗓子。"

温体仁忙站起身来,诚惶诚恐地接了,轻轻饮了一口。

常洛也站起身来,背着手在殿中来来回回地踱着步。

怎样使用温体仁,实在是一件费思量的事,他想了半夜,也没能下定决心。

以温体仁的眼光和才干,做个内阁大学士是绰绰有余的,可是这人心胸太小,机心太深,私心太重,实在令人难以放心任用。

可是放眼望去,满朝上下,又有几个人是完美无缺的呢?

有些人品德上的确没有问题,但能力实在没法恭维。

温体仁干站着,明显感受到了太子的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常洛终于停下脚步,叹了口气道:“如今这局势,真可谓是内忧外患。父皇高卧多年,致使朝政荒疏,边备懈怠,民生困苦,建奴虎视眈眈,其志非小。温爱卿,你有何良策挽此危局?”

温体仁低头沉思片刻,拱手道:“臣见识浅薄,所能想到的,无非是整饬朝纲,澄清吏治,清查田亩,改善财政,内振民心,外肃边防,选贤能将领镇守边关。”

常洛频频点头,笑道:"能想到这些,已经很好了。只是……只是……"

温体仁最善察颜观色揣度人心,意识到太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处,要想真正得到太子的欢心,这个时候就必须不顾一切地站出来,替太子分忧解愁。

想到这里,他断然说道:"臣方才所言,不过是一些尽人皆知的陈词滥调,臣觉得,当前最要紧的事,只有一件!"

"哪一件?"

"放下无谓的论诤,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精诚团结,上下一心,真抓实干,共度危局。"

常洛禁不住鼓掌叫好:"先生所言,深得我心!请畅所欲言!"

温体仁暗自庆幸自己赌对了,又受了鼓励,激动得脸色微红。

他最深的渴望是入阁,当首辅,但在这种情势下,太子所急需的显然不是辅臣,而是边臣。

他联想到一大批御史言官被派往辽东,于是主动请缨:

"殿下,臣在京师蹉跎三十年,想去辽东效力,上报国恩,下安黎民!"

常洛的本意也是想将他外派干些实事,省得他闲得慌了光知道阴人,见他主动说了出来,格外高兴。

"辽东确实缺少能臣,但陕西更缺。陕西是天下根本,方今陕西久旱,饥民遍地,要不你就去陕西吧,先从陕西巡抚做起。"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