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王府依山傍水而建,四周丈高围墙,上覆琉漓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
内宫外宫应有尽有,数百间房屋鳞次栉比,亭台楼阁斗角飞檐,假山水榭点缀其间,花园里一年四季鲜花不断。
福王府修建四座王府门楼,极是高大巍峨,朱漆大门,百二铜锁,金栏围绕,汉玉石铺地。
一道福王府隔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墙内骄奢淫逸,纸醉金迷,说不尽的风流快活,逍遥自在;墙外却是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说不尽的悲惨苦楚,艰难求活。
温体仁、翟式耜查抄了福王府,搜出巨额财富令人难以置信,光白银就有1300万两之多,黄金达27万两,奇珍异宝更是不计其数,用千余辆车载着,浩浩荡荡由洛阳运往北京。
老百姓们为之拍手叫好,都说:"从古至今就没有这么不成器的藩王,这真是老天开眼,善恶到头终有报啊!"
乡间田野,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议论此事,儿童们唱着歌谣。
"一座福王府,半座洛阳城。福王跌倒,河南吃饱。"
福王是宗室最近的一支,最尊贵,最受宠,却落了这样一个下场。
分布在各省的藩王们,或多或少都有违礼越制危害地方的行为,难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害怕有一天太子也会寻个由头法办了他们。
秦王、晋王、周王、楚王、蜀王、襄王、瑞王、桂王纷纷给朝廷上折子,表面上是叩问圣安,实际上是拐弯抹角打听福王的事。
这些折子当然到不了朱翊钧手上。
常洛命三法司派员前往各藩,将福王的种种罪状拿给藩王们看,告诉他们,法办福王最主要是因为他意图不轨。
此举既是平息藩王们的疑惧和议论,也是对他们的警告。
藩王们也很晓事,纷纷上书朝廷,向朝廷表忠心,谴责福王身为亲藩,却没有亲藩该有的样子,实在是罪有应得。
宗藩是大明朝廷的支柱,不到万不得己不敢轻易得罪。
常洛不厌其烦地给藩王亲笔回信,请藩王们放心:
朝廷亲亲之意永不更改,并且耐心解释查办福王是出于维护国法家法之体统,实在是有不得己的苦衷。
福王犯法,只罪及福王一人,只要福王真心悔过,将来复藩也不是不可能。
福藩宗室子弟均已得到妥善安置,俱衣食无忧。
同时谆谆教导藩王们,祖宗藩封诸王的目的是拱卫皇室,诸王在地方上一定要安分守己,造福黎民。
一番软硬兼施,藩王们的议论终于慢慢平息了。
温体仁很是清廉能干,又有翟式耜的严密监视,对福王府的查抄极其干净彻底。
半个月后,数以千万计的金银珠宝押解到了北京,用了整整四天时间才登记造册完毕。
这么大一批银子解入太仓寺,真可谓是解了燃眉之急,户部、兵部、工部、礼部都拿到了银子,尚书、侍郎、员外郎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大批的饷银、马价银发往各边镇。
常常拿着厚厚的册子,禁不住翻江倒海,明朝是穷死的,可是明朝并不穷,只是钱到了不该到的地方。
藩王们,勋贵们,高官们,大地主们,富商们,谁家不是富得流油。
可是朝廷穷得叮当响,又谁都惹不起,为了扑灭后金,只能摁住穷苦百姓使劲薅,陕西、山西、河南数以百万计的饥民流离失所,高张李罗揭竿而起,攻州克县。
要剿,没钱。
要抚,还是没钱。
东西两线作战,最后终于吹灯拨蜡。
三法司立了这么大功,自然要论功行赏。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初七,常洛在文华殿召见张问达、周延儒、温体仁。
常洛看着眼前的三人,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说道:“此番查办福王,三法司做得很好,孤甚是欣慰,应当重奖。”
说着,一挥手,王安领着三个小太监走了进来,各人手上捧着一个大大的玉制托盘,上面放着两个金元宝,六个银锭,外加上好狼毫两支,玉砚一幅,纻丝三匹。
礼轻仁义重,张问达、周延儒、温体仁连忙叩头谢恩,齐声说道:
"臣等食国之禄,所行皆是分内之事,安敢受此重赏。"
常洛笑容可掬命他们平身,"有功必赏,古今之理,卿等幸勿辞。"
三人拱手齐声说道:"臣等实受之有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