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日惹赵屿尧不快后,谢唯昭就没再踏进勤政殿。
这样反而更好乐得清静。
这天一早,谢唯昭就领了出宫的牌子。宫里耳目森严有些事不方便做,太后身边也就谢唯昭信得过,自然是交由他来办。
出了宫门,谢唯昭随便找了一个卖衣服的铺子乔装打扮了一番。
将宫里的侍卫服换下穿上了一身粗布麻衣,脸也换了样貌。将一张平平无奇的人皮面具覆在脸上。
掀开帘子,谢唯昭变成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厮模样。
长安街热闹非凡,来往的行人熙熙攘攘。街头摆了各色的摊子,商品一应俱全。
谢唯昭在长安街里这瞧瞧那里逛逛装作寻常老百姓的样子。
走了一段路,谢唯昭拐进了一家毫不起眼的茶馆。
这家茶馆铺子不大,开在巷子尾。来喝茶的都是些脚夫,农工,还有些赶路的旅客,来来往往人流多且杂。
在这样的地方见面,隐蔽,不容易被发现。
“小二,来壶茶。”谢唯昭走到角落坐下,招呼着小二上茶。
小二端上来一壶泡好的茶,搓着手笑着问道:“好嘞客官,可还要些零嘴儿?”
“来点干果,瓜子吧。”
“好嘞!客官稍等。”小二手脚麻利的将干果摆上来:“客官慢用。”
谢唯昭一边慢慢吃着干果,一边慢慢观察门口进来的人。桌上的茶一口没动。
将茶杯倒扣着放在桌角,这是接头暗号。
不一会儿,一个彪形大汉进了店,光顾四周望见谢唯昭面前倒扣的茶杯顿了一下。快步走到谢唯昭面前坐下。
“仁兄可要喝茶?”谢唯昭将桌角上的茶杯拿起,被彪形大汉制止了,环顾四周见没人注意。
大汉开门见山:“不喝茶,谈事。”
谢唯昭心里有底了。询问道:“上头说的那件事,你家大人可考虑清楚了?”
宋大人是朝廷里出了名的忠臣,为人正直刚正不阿。
摄政王掌控朝政之际他也没临阵倒戈。只是称病在府,不愿上朝。在名单上的人里面宋大人还算是好入手。
谢唯昭想着宋大人应该不会拒绝。不料大汉道:“我家大人说了,身体抱恙不再参与朝中事务,还请阁下另请他人。”
听了这话,谢唯昭心凉了半截。看来宋大人还是想维持自己中立的姿态。
好在太后也料到这一点,临走前将一封书信交给他。
若是事情不顺利,就将信交给宋大人。
“还请兄台将这封信转交给大人。”谢唯昭将信递给他。
“好,”大汉接过信看了他一眼,见他神情沮丧:“恕我多嘴,如今朝中满是眼线,明哲保身才是良策。”
“兄台说的有理,在下先告辞了。”
事也说完了,此地不宜久留。
回去的路上,谢唯昭心情郁结。连宋大人这样的忠臣都不愿意和摄政王抗衡。
那朝中还有什么人能为他们添一把助力呢?
现在摄政王将承晖留在皇帝的宝座上,迟迟没动手。
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许是皇帝现在还年幼对他没威胁贸然动手夺位恐怕遭百姓诟病。
但是百姓或许不知,赵屿尧一介外臣理应不该出入皇宫。可他在前朝专断独裁把控朝政,在后宫直接住进皇帝才能住的勤政殿。
吃穿用度哪一样不是按照皇帝的规格来的。他就差直接坐上皇位了。但是满朝文武无人敢有异议。
而百姓毫不知情,还夸赞他辅佐陛下有功呢。
这不,街头的说书先生就在对滔滔不绝的赞美着摄政王的功绩。
“话说,自从当今圣上登基以后。我们大靖朝那是一派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朝堂之上上下下政通人和,人寿年丰。此乃大靖国之幸啊。”
说完他话锋一转:“不过这一切多亏了我们摄政王的功劳,若不是有了摄政王的辅佐,我大靖朝哪里有今日的繁华。摄政王不但内惩奸臣,外安边疆,还下令修缮律法废除酷刑,减轻徭役下调赋税。这桩桩件件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大家说是不是!”
那人摇着扇子说的眉飞色舞,伴随着时不时响起的梆子声、手锣声将聚在一起的百姓唬得一愣一愣,连连拍手叫好。气氛当真热烈
“是!”
“是啊!摄政王真乃天下第一大贤臣啊!”
倚靠在一边的谢唯昭不屑的嗤笑一声,心中腹诽。
什么大贤臣,明明就是冷面无情,凶狠残暴,厚颜无耻,利欲熏心的大奸臣!
或许是他的嗤笑声在一众喝彩的人群里太过突兀,又或许是他相貌平平的脸上却充满鄙夷。以至于吸引住说书人的视线。
“后面那位兄台,我这个糟老头子说的有什么不对吗?兄台何故露出这般嫌恶的面容?”他停下来看着角落的谢唯昭说道。
众人见状也扭头齐刷刷的看向他,目光里夹杂着疑惑。
谢唯昭双手环胸神情倨傲,出言不逊:“依我来看,先生刚刚说的简直一派胡言。”
“哦?这位仁兄有何高见?”说书先生捋着胡须,面容祥和并不生气。等着他的下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