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自己也有这种倾向,但在关键时刻,他更希望保持不受揍的状态,就像秦始皇那样,只要不满命令,他会遵从。
但国师弟弟不一定如此。
诸葛亮分析:“不会吧,我看李尘性格沉稳,独自在庭院里也只是静静发呆。”如果真是国师口中所说,他大概不会有安静的时候。秦始皇点头道:“没错,国师在撒谎,不想让弟弟涉险。”
国师编造了一个借口,试图显得善良。
---胆大妄为
王翦问道:“对自己的亲弟弟都能这么胡说八道吗?”这国师实在不怎么样,尽管弟弟与他关系不佳,但他们毕竟是同胞兄弟,不应如此刻薄。
他不可能对弟弟表现出任何恶意,更不会暗中加害。
秦始皇推测:“我觉得国师可能有些心理问题。”
王大汉同意:“我也这么认为,正常人怎会对亲人如此无情?”
虎毒不食子,弟弟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如同半个儿子,竟如此狠心。
诸葛亮说:“只是国师平时表现得太温和,这样的行为反而揭示了玉玺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
王大汉好奇地问:“你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玉玺又怎么了?”
为何会有玉玺事件?背后隐藏了多少悲伤?
难道有一天,玉玺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诸葛亮道:“既然王大汉将来可能是我们的同伴,这些深层次的事宜应该跟他分享。”
不说都不好意思了。
王大汉道:“没关系,不谈也没事,我只是在路上帮忙罢了。”
能帮上忙已是我们的荣幸,还需要其他奖励吗?我们本来就不配。
况且秦始皇还承诺帮他寻找杀害父母的凶手。这是何等的好运降临?
秦始皇强调:“这事肯定要告诉你,你不必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他现在更像是追随者的角色,尊严和脸面都不重要。
何必如此。
王翦提醒:“拿出与我说话的气场,当初你可不是这样对待我的。”
何必呢。
胆大妄为
王大汉道:“然而,我并未觉得自己与你们相提并论。”我们自知分寸。
就好比天子亲临,却要求与他平起平坐,这简直是自不量力。
不仅能力不足,连胆识也不足。
担忧和疑虑已经如影随形,笼罩全身。
嬴政言道:“我们并非 ,即便是,微服出行时也不能流露出恐惧。一旦表露,便是自取 。”因为你的行为无意间泄露了身份,不置你于死地已是宽容。
【第二章】自尊与磨砺
王翦笑道:“吕布本性如此,总在不正常的时候让你难堪。”明明他本可出色,却选择让冲动控制自己,最终一败涂地。嬴政赞同道:“没错,你需要理解他的意思。”
如今的吕布已半入江湖,像他这般,怎能轻易放过你?
——
【第三章】挑选兵器
王大汉道:“我只是不认为自己能与你们并驾齐驱。”我们各自定位清晰。
如同天子俯瞰,你怎敢声称能与他平起平坐?不仅实力不够,勇气也不够。
【第四章】适应与改变
王翦道:“遗憾的是,这次不能陪伴在咸阳君身边。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缺憾。”跟随嬴政学习,收获远超言语所能描述。
或许未来再见,已是遥不可及。
嬴政略带不满地看着他:“别说得好像我会永远不在一样。”这明显是不想他好过。
王翦急忙澄清:“绝非此意。”他意识到自己的偏离,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尴尬。
王大汉道:“早知今日,当初我宁愿与王翦争论,恨不得扇他一耳光。”看着他说话矛盾又针对性,原本有些想手下留情,理智却告诉他,不行。
王翦笑道:“不过,的确有点扫兴。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已万事俱备,接下来将是一帆风顺。”
【第五章】习惯与环境
嬴政说:“早晚都要面对这些,早点习惯也好。你看,天色渐暗,树林内为何如此宁静?”
这份宁静超越了自然的范畴,连蝉鸣声都难以察觉,其中的奥秘引人深思。
诸葛亮解释:“或许是因为老人的习惯,他曾与我有过深入交谈,他最讨厌的就是虫子烦扰自己,因此进入深山后便决定消灭它们。”于是,森林里便听不到蝉鸣。
秦始皇则质疑:“这未免夸大其词,一个老人怎能有本事彻底清除整片森林的虫子?难道他全身涂满杀虫剂?这显然讲不通。”
王翦警觉起来:“不会是我们人太多,吓得蝉都不敢出声了吧。”吕布不屑地说:“我们这叫多吗?就这几个人而已。”
王翦暗示:“我们几个人算不上多吗?”这明显意味着他担心暗卫会突然出现,可能森林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势力。
秦始皇回应:“如果有刺客,我们早该察觉,不会等到现在。”他们的武艺高强,任何接近的人都逃不过他们感应气息的敏锐直觉。
诸葛亮赞同:“咸阳君说得有理,老人确实在我面前消除了很多虫子,这说明他制造出的动静确实有可能是他自己做的。”在漆黑的夜晚,偌大的森林连虫鸣都没有,营造出诡异的氛围,令外来者不敢深入。
秦始皇好奇:“我很想知道老人用来驱虫的药物是什么,如果有的话,我也要弄一些过来。”
[消灭虫子]
效果真好,能将森林里的虫子一网打尽,若随身携带,几乎无敌。连蛊虫都不敢靠近。
王大汉发表意见:“在我看来,世上没什么好怕的,尤其不必怕小虫子,它们对人类构不成威胁。”
对付蛇类,只要掌握攻击方法,就不会受同样的伤害。体型小的动物,只要带有 ,就难以防范,一旦被咬,后果不堪设想。除非事先做好防护。
秦始皇指出:“如今利用小虫作为蛊虫的人太多了。”一旦中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遭受操纵,甚至丧命。
王大汉有些紧张:“真的有这么可怕吗?那我们在森林里要小心,不要突然出现蛊虫。”
王翦打断他:“你想什么呢,谁能在这种森林里对你施放蛊虫。”此人对蛊虫似乎一无所知,说出的话缺乏文化素养。
王大汉看向秦始皇:“我对蛊虫的确了解不多,只听说路过此地的人常谈论这些。”这些蛊虫似乎源自远方,具体用途不明,但他隐约觉得它们非常厉害。
秦始皇解释:“确切来说,蛊虫是一种控制心智的工具,能让人不知不觉失去生命,甚至改变个性。”
王大汉惊讶:“怎么改变?”难道变成异种,就像虫子那样?这样就能理解士兵们为何如此畏惧蛊虫。不仅是他们,就连他自己都感到害怕,人们怎么会制造这种东西来祸害世界?
王翦纠正:“并非变成另一个人的模样,而是变得像疯子一样,或者成为 控的傀儡。虽然这类傀儡寿命短暂,但如果操纵得当,还是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
[蛊虫的深层意义]
“准确地控制时机,蛊虫就能为主人带来诸多利益。”诸葛亮详细描述了蛊虫的作用。
秦始皇点头:“但现在使用蛊虫的人还很少,江湖上有专门的秘密团体对此有所了解。”
王翦补充:“是的,我听说过一些,据说是一群蒙面女子,她们身怀异香,只需走过就能吸引大批人群。”
她们因此闻名,但成名并不意味着稳固地位。在短短一个月内,她们利用蛊虫控制了两大门派,令人叹为观止。门派领袖主动将权力交给她们,因此江湖传言,这些领袖其实是被人操控的傀儡,无法抗拒。
秦始皇好奇:“真的吗?这我还真不知道。”由于平时较少涉足江湖,连这些事情都不清楚。
诸葛亮解释:“因为那个女子组织本身就充满神秘,不了解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不是那位老者曾与自己交谈过关于那些奇异女子的事,也许他对此一无所知。
嬴政问道:“不是说那些女子已经在江湖上站稳脚跟了吗?”
既然已经立足,不可能还有人对她们不熟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