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低着头,听从着奶奶的怒斥,没有任何的反抗。

耳麦里传来蔡队的声音,“列队!”

队员们在短短的停顿后继续赶路,他们需要在太阳升起前赶到指定的地点,等待直升机将他们带回营地。

上了直升机,大家都疲惫的闭上眼睛,三天没有合眼的他们一句话都不想说。

小女孩和她那破败的家,那个肮脏、狭窄、几乎看不到一丝温暖的地方,一直在无伤的脑子里盘旋。他想起了承书曾经的新年愿望是一夜暴富。她想帮助那些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人。

事实上,无伤并没有见过这么贫穷的人,从未真正了解贫穷的模样。在小女孩家几秒种的停留,给他留下了触目惊心的印象。那种贫困,像无声的暴力,逼得每一个人只能低头接受。他想为那个家做点什么,如果承书看到了,她也一定会的。

想到承书,心跳不自觉加快,一股幸福的暖流涌动,他憋了眼军表,这个时间在她那边是晚上,她在干什么?会想他吗?会不会给他发了信息?想到这,他的热血汹涌澎湃,疲惫一扫而空,恨不能立刻回到营地。

此刻的承书,眼前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经济数据和市场分析报告。

她参与的项目是一个关于全球市场投资的研究,团队的目标是评估当前国际形势下的投资机会,以及如何平衡风险与回报。这些内容对她而言既有挑战,也充满了吸引力。她每天都在数据中找寻着规律。

项目组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每个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背景都不同。承书在和这些同学的交往中,有趣的发现每个国家学生因为教育体系的差异,认知和价值观都不一样,让她对经济和社会的认知有了更深的反思。

国内无论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教育学生听话诚实勤勉谦逊,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鼓励孩子去创业的父母或者学校老师鲜有少见。

而在国外,更加偏重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很多企业家在大学就开始做生意,或者干脆没读大学,认知早实践也早。例如在美国,数据显示硅谷创业成功的概率比出车祸的概率还低,不过不创业永远不会创业成功。

Jeffiry是典型的美国创业型人才,家住在加州,他和无伤同龄,今年20岁,一边读书一边创业。

承书问他:“如果你创业成功了,还会继续读大学吗?”

“应该不会。在大学里读书会占用我过多的时间,让我不能很好的扩大自己的公司,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Jeffiry的回答。

“失败了呢?”

“哪怕失败了,也是被欣赏和认同的,比一张大学毕业文凭有用很多。”Jeffiry轻松的说。

能看出他已经看透这个世界的规则。

山本同学看了看承书:“你们的教育推崇儒家,厌恶风险,缺乏一种冒险精神。”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