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书不能理解,家长和老师们为什么把高考的四天看的那么重要。
在她看来,不过是一场考试。平时每节课都在考试,完全没必要搞的这么隆重。
六月七号一大早的热闹场景,让她心里多了几分微妙的紧张。
刚吃完早饭,李建国风风火火跑到吴佩初家,说:“吴老,其他事业单位都派车送高考生,咱可不能落后啊!你家承书不是也要考试吗?要不要安排辆车?”
“承书不需要,考场就在她自己的学校,走路十五分钟就到了。倒是那些路程远的考生,你看着安排吧。”吴佩初沉吟片刻,说。
伴着李建国的提议,院子里家长们的情绪高涨起来,他们开始对每个考生热情打气,把气氛烘托到激动人心的沸点。
高涨的情绪冲晕了家长们的理智,他们忽然忘记了要取得好成绩是需要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的能力,放弃娱乐生活,无效社交,无意义的消费,以及在过程不被理解的孤独。它的本质是自控力,坚持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不是靠着心血来潮的打鸡血,仅凭考试这几天的精神屹立不倒,就能拿到高分。
承书同往常一样,简单的用透明袋装好文具,还没进校门,就看到门口挤满了送考的家长和老师,黑压压一片,空气中弥漫着因为大人们的紧张焦虑而制造的压迫和期待的气息。
校门上挂着“十年寒窗磨一剑,今朝出鞘试锋芒”的横幅,红色的字在阳光下晃得人眼花,估计校长觉得还不够热闹,不然也不会让身穿红色旗袍的家长们,手里挥着小红旗,倒有几分广场舞的氛围。
人声鼎沸间,一个身影快速闪到她的面前。定睛一看,是严老师。
严老师以教学异常严厉,不善言辞闻名于学校。
如果说高中的老师任劳任怨,那么他是把学生当作真正的花朵般的爱护和栽培,一个了不起的园丁,在他的眼里,只有数学和自己的学生,其他都不存在。
同学们对他又爱又怕。承书却很喜欢这个貌不惊人,甚至看上去有点丑的老师。
刚上高一时,承书的数学不像学物理那么得心应手,家庭作业里常常会有几道题不会做,她就空在那里,而不像有的同学直接抄答案。
这是她在学习上第一次遇到困难。
曾经解题过程中有多快乐,挫败感就有多深;失败能力的缺乏让她有种自暴自弃的放弃。
不知道严老师是怎么看出她的困境,在一次放学后的走廊上,他们偶然碰到。
承书想一如既往的躲开他。
严老师喊住了她,很平静的说:“承书,你很聪明,喜欢动脑筋。”
就只有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承书恢复了对自己的自信,重新拾起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死磕。
她的死磕不是疯狂的刷题。
她比较喜欢从解题思路和理解题型的结构的角度分析,每种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把问题拆解成几个小问题,逐步解决。最后整理成笔记,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经过两个多月的自我训练,一些看似很难的问题,她能做到因为自己的奇思妙解,一望而解便能看到其简洁优雅的计算结果。有时候连老师都还不能在短时间内理解。
这种站在巅峰的愉悦,能让她兴奋很久,思考的过程太爽,她体会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快乐。
三年的学习中,是严老师的这句话给了她信心和希望。她至今都不知道他是怎么看出她当初的气馁和无声的妥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