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司马懿加大了围城的压力。

虎豹骑在城外不断呼啸而过,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他们时不时向城中抛射劝降书,那些写满劝降话语的纸张如雪花般飘落在城中的大街小巷,引得孟达军士兵人心惶惶。

劝降书上写着:朝廷只诛首恶孟达,其余愿降者皆不追究,诛杀孟达者封亭侯!

孟达虽下令收缴这些劝降书并严惩传阅者,但仍无法阻挡士兵们私下的议论与动摇。

而此时,邓贤与李辅并未因昨夜孟达的呵斥而放弃投降的念头。

他们已暗中与城外的司马懿再次取得联系,司马懿承诺若他们成功献城或者诛杀孟达,不仅可保性命,还能在曹魏军中获得重用与厚赏。

邓贤与李辅被这些诱人的条件所打动,开始在城中秘密串联一些同样对守城失去信心的将领与士兵,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打开城门。

孟达察觉到城中气氛诡异,愈发心乱,士兵们的眼神中多了几分躲闪与异样。

他试图重新鼓舞士气,对城中士兵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讲述只要坚守,大汉援军将很快到来。

然而,他的话语在死亡的恐惧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城墙上的守卫也开始出现懈怠,孟达虽有心整治,但局势混乱,根本无法有效控制。

……

第三日,阳光照在上庸城,却没有带来一丝希望。

虎豹骑在城外集结,他们的长汉剑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盔甲反射出令人胆寒的金属光泽。

司马懿站在远处高坡之上,俯瞰着上庸城,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容,他知道,今日便是破城之时。

随着他一声令下,虎豹精锐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锋。

上庸城墙在魏军猛烈进攻下险象环生。

就在此时,邓贤与李辅看准时机,带领着他们早已串通好的一批士兵,突然冲向城门,将其打开。

城外的虎豹骑见状纷纷驾马如汹涌的潮水般冲入城中,喊杀声震耳欲聋。

孟达得知消息后,心中一凉,没想到跟随了自己十余年的副将和亲外甥还是背叛了他。

但他仍不甘心束手就擒,西边退路已被魏军封死,于是他率领着剩余的亲信士兵,试图杀出一条血路,出城往北边杨县方向逃去。

半个时辰后,司马懿彻底地占领了上庸城。

当陈泰来禀报,孟达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杨县,司马懿不屑冷笑道:

“困兽之斗,又有何为?杨县城破矮小,相较于上庸,更为薄弱,况且如今孟达手中士卒定不超过一千之数,我若是他,我便自刎归天了。”

“陈泰听令!”

“末将在!”

“令你率领五千铁骑前往杨县,擒得孟达可就地处死,不必将其带回。”

“末将领命!”

陈泰领命之后,马不停蹄地率领五千铁骑朝着杨县疾驰而去。

一路上,铁骑扬起的尘土弥漫在道路两旁,仿佛一条黄龙奔腾向前。

而逃至杨县的孟达,如今已退无可退。

看着眼前这不足一千的残兵,心中满是绝望。

曾经,他以为自己可以在这乱世中左右逢源,凭借上庸之地,与各方势力周旋,抬高自己身价。

可如今,他才明白,自己不过是在各方强权的夹缝中艰难求生的小人物罢了。

一步错,步步错。

陈泰的五千铁骑渐近,马蹄声如雷鸣般自远方传来,震动着孟达的心弦。

孟达在城头上站着,努力思索着是否还有一丝生路,可每一个念头都在强大的魏军压力下显得那么无力。

孟达试图再次激励士兵,他沙哑着嗓子喊道:“弟兄们,今已无退路,和我拼死一战,或许尚有生机!”

然而,士兵们只是木然地看着他,眼神中满是绝望与疲惫,回应他的只有死一般的寂静。

此时,他的一名亲信走上前,哽咽的劝道:

“将军,魏军势大,不如……降了吧。”

闻言,孟达瞪大了眼睛,怒视着他:

“放肆!安敢说降?”

说罢,他拔剑欲斩那将领,宝剑出鞘后,孟达奋力挥去。

可剑突然却在半空中停住,最终无力地垂下。

看着跟随了自己十几年的亲信,孟达哀叹了一口气,接着两眼再无一丝颜色。

孟达执剑独自登上城楼,望着城外如潮水般的魏军,心中五味杂陈。

他想起自己的过往,从最初在刘璋麾下,到后来转投刘备,又与曹魏暗中勾结,害死关羽,在各方势力间摇摆不定,欲妄图谋取最大利益。

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死到临头,成为了孤家寡人。

陈泰见孟达在城楼出现,高声喊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