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有个非常有名的记载,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有一次俞伯牙弹奏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曲子,钟子期赞赏的说,“巍巍乎志在高山”,然后俞伯牙又弹奏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乐曲,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钟子期深刻领会俞伯牙弹奏乐趣的内涵,因此俞伯牙说,“善哉,你的心与我的心相同啊”,从而结成了知音,传为千古佳话,后来钟子期逝世,俞伯牙不再弹琴,后世开始用高山流水形容他们的友情,同样也比喻非常难得的知己,知音难遇等。知己,简言之即是理解并且赏识自己的人,或彼此相知相惜而情谊深切的人,要达到这个高度,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发明了一个新词,谓之共情,要想别人理解你赏识你乃至相知相惜,则需要彼此的共情能力相匹配,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毕竟没有人有义务要理解你、赏识你,知己难求也是人们的共识,再者世人渐行渐远是常态。

人海中,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歌曲《朋友别哭》这么唱着,粤语金曲《朋友》中唱到“人生如梦,朋友如雾”,梦与雾在粤语读音可押韵,国语版的歌曲《朋友》曾经风靡一时,唱到“朋友一生一起走”,《朋友别哭》中的朋友带有悲情成分,人海茫茫难有真朋友,粤语金曲形容朋友为路上的美景,国语歌曲中的朋友应该携手同行。这几首关乎朋友的演唱,非常契合人们生活对朋友的理解,首先朋友真的难得,真朋友不只是路上的风景,更是旖旎风光,知己朋友更应是该携手共进,一生一起走。茫茫世间,结识良师益友,犹如期望中彩票一样,相思相望不相亲,故有知己难遇或知音难求的说法,成年人的世界,甚至朋友都难遇,遑论知己这么美好的说辞。所谓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在日久见人心的繁杂世界里,别看平时一起可以通宵达旦吃喝玩乐的一伙人,真正关键可用的时候,比鬼神溜的还快,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不仅仅是没有真正的朋友,很普通的朋友都屈指可数。

在古典书籍里,对知己的要求极高,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说法,这个要求可能在古代尚可理解,荆轲奉燕国太子丹之命,舍生忘死的去行刺秦王,为此留下为荆轲壮行的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返”,按现在人文价值观来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为知己而舍弃生命这个高度则有点不合时宜。侃侃而谈时,知己一词常见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嘴里,在诗词文学里,知己出现的频率虽不高,但其诗句多能让人颔首称是,喝酒尽兴时高呼一声“酒逢知己千杯少“,赚钱盆满钵满时也有可能抱怨一下“知心一个也难求”。人生在世,能遇到一位知己的朋友,是幸运的,真正的知己,在你失意时给予安慰,在你逆境时伸出援手,有两肋插刀的朋友固然是幸福的,而现实却多不如意,往往是插你本人两刀,很多人决裂甚至反目成仇,所以真正的知己说辞,多半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如王勃高唱“海内存知己”、高适宽慰友人始说“莫愁前路无知己”、清代王爷爱新觉罗·弘昼亦创作诗句说人生难得一知己。

作为天才型人物,王勃广为人知的作品是素有天下第一骈文之称的《滕王阁序》,该文章引用的典故及创造出来的成语,让人叹为观止,同《滕王阁序》出现在教材中,还有他的五言诗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能有两篇文学作品出现在课本中,胜过多数文人骚客。王勃的这首五言律诗是唐诗中常见的送别诗,少府是唐朝时县尉的统称,大致相当于兼任公安局长的副县长,古人在很多场合避免直接称呼其名,用姓氏加官职的称呼代替以示尊重,如这首诗中的杜少府,古人的敬称还有姓氏加家族排行的,如高适送别诗《别董大》的董大是当时的音乐家董庭兰,因其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一,故又称董大。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今日的知名度自是位居榜首,主要源于骈文名篇《滕王阁序》以及经典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至于其它三位初唐的杰出文学家,经不住历史的大浪淘沙。经历岁月洗礼之后,惟有永恒性的经典会受到后世的采用,《滕王阁序》依旧风采奕奕,源于它的文采斐然,人们惊叹王勃的文学才华,更是因为欣赏它的人不遗余力的对其进行宣传,经典之作固然可以传世良久,倘若缺乏文人墨客的宣传,也将注定淹没在历史长河里。很多诗词,能够被收录到《唐诗三百首》或《宋词三百首》中,或者进入教育课本上,有时候并非其文采斐然或者整篇诗文都好,而是某些诗句写得精彩,王勃的这首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便是如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首联描绘了周边环境,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那烽火烟云遥望着五个渡口,与诗词通常描绘风景或描写周边环境相一致,接下来的颔联是宽慰即将远赴川蜀任职的朋友,同为宦海中沉浮的一员,此时的别离,我心中自是怀有无限情意。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慰藉即将独自远离长安的朋友,只要我们的友谊深,哪怕彼此分隔在秦地与蜀地,依旧像临近一样,尾联表示在即将分别的路口,不要过于儿女情长,挥泪告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寓意历“远”弥坚的友情,彼此友谊不会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只要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个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如在临近自己所在的地方,立意高远,广为传诵,一直是中学时期毕业生在同学录里容易抒写的祝福语。

国产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曾一度受好评,使得很多孩子认识到学习唐诗的益处,该动漫电影率先出场的主角是边塞诗人高适,就文学史上名气来看,他显然不敌同时出现在这部电影中的好友李白,然而在事业上,也即仕途发展,高适是成功者,而李白终生不得志。高适存有至今最为受人关注的诗句出自他的《别董大两首》,创作这首诗时,作者尚未得志而到处浪游,董大因依附的官员失势而离开长安,另外择良木而栖,不得志的他们在唐玄宗天宝年间相会于河南一带。《别董大》的另外一首无经典语句,故少为人所知,但从其里面的诗句“一离京洛十余年”可知,他们在河南的相会,已经是有十余年未曾见,或许是因为常年不见,再见如故的感觉涌上高适的心头,再加持自身遭逢的窘境,离别时甚是感慨,于是创作出传世名句。现代通讯发达,同窗好友之间十余年不曾见亦属正常,年少只道当时是寻常,毕业离校后不曾想,曾经日夜不离的同窗好友,十余年未曾见抑或余生不再见,倘若还能再见,想必也会在心中泛起久久不能平复的涟漪。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