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十,
冯家堡私塾里,李逸拜师董秀才。
在董秀才邀请来的一众宾朋、乡亲们见证下,李逸今天也是穿戴一新,十分正式,
朝阳初升,
李逸头戴巾子,包裹发髻,上衣是褐色麻布交领窄袖短衫,腰系革带,下穿大口袴。
他大步来到董秀才面前,“先生。”
董秀才今天一身崭新宽袍大袖,“古人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你今天收拾的很整齐。”说着,他拿出一块黑色的头巾,亲自为李逸包在巾子上。
李逸头上的巾子其实是个竹编的内衬,直接用布包头没有造型,所以后来人们加了个垫在里面加造型的巾子。
官员们多用桐木做巾子,平民百姓大多更是都懒得用巾子。
董秀才拿出来的这块头巾,四边还有四条布带,头巾包住巾子,两条绑在脑后,两条反绑在头顶。
绑完,就成了幞头,
不过他的幞头脚很短,幞头脚就是后面那两根带子,董秀生的幞头脚就较长,甚至来宾中还有几个人的幞头脚像是两根长长尾巴,过了肩。
这就是地位越高,幞头脚越长,
这种带脚的幞头,因脚是软的,故又称软脚幞头。
现在还没有硬脚幞头,大家在一起交头接耳也不用担心幞头角打架。
董先生带着李逸进了学堂,
学堂里有一尊孔子像,
先拜孔子先师,再拜董秀才,
李逸今天准备了拜师礼,
狗剩、石头、门栓、门柱四个娃见到李逸招手,便赶紧捧着拜师礼过来了。
“束脩十条,黄米酒四壶。”
束脩,就是一束肉干,十条。
这十条肉干李逸也是集市上买的,三斤一条,一共三十斤,特意挑选的上好五花肉干,三百钱一斤,这一束就花了九千钱,也算是不便宜了。
董秀才笑道:“送两斤意思下就行了,你送这么多做什么。”
“这是孔圣先师起就流传下来的礼仪,学生怎么能少。”
四壶黄米酒,每壶一斗,都是千钱一斗的,也算是中高档酒了。
又绢、布各十匹。
这拜师礼花了一万七千二百钱。
冯六郎笑着对董秀才道:“董兄这学生收的好,懂事有礼,”他这样说也有原因,一般大儒收学生,惯例也就是一壶酒,五条肉干和一匹布罢了。
董秀才收下了这份拜师礼,
这拜师也算礼成,一名私塾的学生端来一盆水,
“无逸,正反各洗手一次。”董秀才吩咐。
李逸按要求将手放入水中,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
“让你洗手,意为净手净心,希望你以后能够心无杂念,好好读书做学问。”
礼成,一众宾客乡党们都击掌叫好。
董秀才也拉着李逸的手向众人介绍自己新收的学生,
“此子名叫李逸,表字无逸,十六年前刚出生不久被遗弃于长安城玄都观外,被无极观的李道长捡回抚养······”
李逸的身世也挺简单,打小跟着李老道在道观长大,老道教他读书识字,还曾带着他云游天下六年。
“无逸如今奉旨还俗,做了罗家堡的村长,人虽年轻,却有颗赤诚仁善之心,他在罗家堡办了一所小学,如今已经招收了六十名孩童,不仅不收半点学费,而且有教无类,还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自己出钱采买纸笔给学生们······”董秀才把学生是一通猛夸,
引的众人称赞。
“无逸今年才十六,还很年轻,以后希望诸位老友、乡党们能够多照顾、提携,”
众人自然都是无不应允。
这时杜如晦带着不少人来了,
“抱歉,来晚了。”杜如晦跟董秀才道,然后给李逸送上一份贺礼。
一套九经,三礼三传加易书诗,朝廷科举明经取士,这九经就是必学的。这套书可不便宜,随便一经就值几千钱,这一套九经,还明显是精装版,估计得几万钱。
这礼贵重的李逸都很意外,昨天虽然去丰乡侯府拜访杜如晦,还见到了秦王李世民,但走时杜如晦还又送了他几块茶饼和一套茶具,也是价值上万。
杜家虽然世家名门,可人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没想到,杜如晦今天不仅亲自来了,还又送上厚礼。
“杜公如此厚礼,小子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董兄本就是我好友,你是他的学生我肯定得给你准备一份礼物的,何况你的那个壶我也很喜欢。”
杜十娘也来了,
居然女扮男装,头戴黑色幞头,身穿圆领袍衫,还贴了假胡子,但李逸仍是一眼认出,真是个风流倜傥俊极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