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讨厌诗词
在林宇所生活的这座繁华都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大街小巷里,形形色色的人忙碌地穿梭其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为自己的梦想追逐。然而,在城市的某些角落,却存在着一个令林宇极为反感的群体——那些自命不凡的诗词创作者。
林宇并非对诗词本身抱有偏见,相反,他也曾沉醉于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之中,领略过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无尽艺术魅力。他深知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本应是人类情感与智慧的结晶,是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洞察与感悟的表达。但如今,他所看到的诗词圈子,却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搅得乌烟瘴气。
在城中的文化广场角落,有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茶馆内布置得典雅精致,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名人字画,桌椅摆放得错落有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这里本应是文人雅士品茶论道、交流诗词心得的清净之地,然而如今却成了一些人追名逐利的场所。
每到周末午后,一群所谓的诗词爱好者便会聚集于此。他们身着古装或仿古装束,看似风度翩翩,实则心怀鬼胎。其中有一个名叫李二的人,在这个小圈子里尤为活跃。李二身材瘦小,面容清瘦,眼神中时常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他总是自恃才华出众,对自己创作的诗词极为自负。
这日,阳光透过茶馆的雕花窗户,洒在众人身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李二又像往常一样,带着自己新创作的诗词前来,准备在众人面前好好炫耀一番。他大摇大摆地走进茶馆,故意将手中的诗稿晃得沙沙作响,吸引众人的目光。
“诸位,今日李某又有新作,定能让大家眼前一亮。”李二满脸得意地说道,眼神在众人脸上扫过,期待着他们的赞叹。
众人纷纷围拢过来,表面上是在欣赏诗词,实则各怀心思。其中有一位名叫王娇的女子,生得眉清目秀,但为人虚荣。她靠近李二,娇声说道:“李公子,您的诗词每次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定能在这诗词界大放异彩。我可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呢。”她的眼神中却透着一丝算计,希望能借此机会与李二拉近关系,从而提升自己在这个圈子里的知名度。
还有一位名叫赵钱的中年男子,他在生意场上郁郁不得志,便妄图在诗词圈里寻找存在感。他装模作样地拿起李二的诗稿,仔细端详了一番,摇头晃脑地说道:“嗯,此诗用词精妙,意境深远,只是在韵律上似乎还有些许可斟酌之处。不过,总体而言,已是上乘之作。李兄不愧是我等中的翘楚啊。”他看似在点评诗词,实则是在借机展示自己的“渊博学识”,以吸引他人的关注。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茶馆里顿时热闹非凡。但林宇却在一旁冷眼旁观,他清楚地看到这些人背后的虚伪与自私。他们并非真正热爱诗词,而是将诗词作为一种工具,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谋取私利或者寻找社交资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二的野心愈发膨胀。他不再满足于在这个小茶馆里得到众人的追捧,而是妄图在整个城市的诗词界掀起一阵波澜。于是,他开始筹备一场盛大的诗词鉴赏会。
为了这场鉴赏会,李二四处奔走,拉拢各方人脉。他找到一些富商,向他们吹嘘诗词鉴赏会的影响力,承诺会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宣传机会,从而换取他们的资金支持。他还邀请了一些所谓的知名诗词评论家,这些评论家大多也是徒有虚名,他们与李二相互勾结,准备在鉴赏会上大肆吹捧李二的诗词,以提升彼此的知名度。
在鉴赏会筹备期间,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宣传海报。海报上印着李二的大幅照片和他的几句“代表作”,用词华丽却空洞无物。宣传语更是夸张至极,声称这将是一场震撼全城的诗词盛宴,将会引领城市诗词文化走向新的高峰。然而,这一切在林宇看来,不过是一场闹剧。
鉴赏会当天,城中的豪华宴会厅被布置得金碧辉煌。水晶吊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名贵的花卉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有穿着华丽礼服的名媛贵妇,有身着西装革履的商业精英,还有一些不明所以跟风而来的普通市民。
李二站在宴会厅的舞台上,身着一身华丽的古装,手持一把折扇,脸上洋溢着志得意满的笑容。他先是发表了一通冗长而又空洞的演讲,大谈自己对诗词的热爱与执着,以及这场鉴赏会的重大意义。然而,台下的林宇却听不下去了,他皱着眉头,心中满是厌恶。
“哼,这人简直是在胡言乱语,把诗词当成了自己成名的垫脚石。”林宇低声对身旁的朋友陈峰说道。
陈峰无奈地摇摇头:“是啊,如今这诗词圈被这些人搞得乌烟瘴气,真正热爱诗词的人却被他们排挤在外。”
鉴赏会正式开始后,李二一首一首地展示自己的诗词作品。那些所谓的诗词评论家们纷纷上台,对李二的诗词进行了肉麻的吹捧。
“李二先生的这首诗,堪称当代诗词的巅峰之作。其用词之精妙,如神来之笔;意境之深远,可与古代大家媲美。”一位评论家满脸通红,激动地说道。
台下的观众们大多不明所以,只是跟着鼓掌起哄。但林宇却能看出这些诗词中的破绽百出。他心中愤怒不已,终于忍不住站起身来。
“你们这是在亵渎诗词!这些诗词看似华丽,实则毫无内涵,只是堆砌辞藻而已。你们这样做,是在误导大众,让真正的诗词文化蒙羞。”林宇大声说道,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愤怒。
林宇的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宴会厅里炸开了锅。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他,有的面露惊讶,有的则露出不满之色。
李二的脸色顿时变得煞白,他没想到竟然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拆他的台。他愤怒地指着林宇说道:“你是谁?凭什么在这里大放厥词?你根本不懂诗词,不要在这里胡搅蛮缠。”
林宇冷笑一声:“我不懂诗词?我只是看不惯你们这些人把诗词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真正的诗词应该是源于生活,表达真实情感的,而不是你们这样用来炫耀和欺骗的手段。”
此时,台下的观众们也开始议论纷纷。一些原本被蒙在鼓里的人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他们对李二和那些评论家的话产生了怀疑。
这场诗词鉴赏会最终在一片混乱中结束。李二原本妄图通过这场鉴赏会一举成名,获取大量的利益和声誉,但却被林宇搅得一败涂地。他不仅失去了那些富商的支持,还在诗词界沦为笑柄。
而林宇通过这次事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真正诗词文化的追求。他决定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弘扬诗词的真正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真正的诗词艺术。他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更多对诗词文化的思考与感悟,希望能够引导读者去辨别那些虚假的诗词创作,重新找回诗词文化的真谛。
在之后的日子里,林宇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一个小型的诗词研究团体。他们定期聚会,共同探讨诗词的创作与欣赏。他们不再追求表面的华丽与虚荣,而是深入挖掘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他们走进学校、社区,举办诗词讲座和朗诵会,向人们传授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尽管他们的行动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和抵制,但林宇和他的朋友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真正的诗词文化终将会在这片土地上重新焕发光彩,而那些虚假的、以诗词为名谋取私利的行为,终将被历史所淘汰。
林宇和他的朋友们在推广真正诗词文化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他们的讲座和朗诵会虽然得到了一些真心热爱诗词的人的支持,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一次社区诗词讲座中,林宇正在台上激情澎湃地讲解着一首经典唐诗的意境与内涵,台下却有几个捣乱分子在窃窃私语,并不时发出嘲笑的声音。其中一个染着黄毛的小青年大声喊道:“这些老掉牙的东西有什么好讲的,还不如去听李二的新诗呢!”他的话引起了一阵哄笑。
林宇并没有被他们扰乱阵脚,他平静地看着台下,说道:“诗词文化源远流长,经典之作历经岁月洗礼仍能熠熠生辉,是因为它们蕴含着人类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智慧。而某些所谓的新诗,如果只是为了博眼球、谋私利,那不过是过眼云烟,无法触动人心。”
这时,林宇的好友陈峰站了起来,他讲述了自己曾经被李二的虚假诗词所误导的经历。“我曾经以为那些华丽辞藻堆砌的诗就是好诗,盲目追捧。但后来我发现,真正能让我在困境中获得力量,在喜悦时找到共鸣的,是那些经典诗词。它们像一位位智者,默默地陪伴着我,指引着我。”陈峰的话让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听众陷入了沉思。
然而,李二并没有因为上次的失败而放弃。他联合了一些同样被林宇揭露而心怀怨恨的人,开始在网络上对林宇和他的诗词研究团体进行抹黑攻击。他们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散布谣言,说林宇他们是一群自命清高、不懂创新的守旧派,试图阻止人们去参加他们的活动。
林宇的团队成员们看到这些恶意攻击,心中十分气愤。但林宇却开导大家:“清者自清,我们不必与他们在网络上进行无谓的争吵。我们要用更好的作品和更真诚的推广方式来回应他们。”
于是,林宇决定创作一部关于诗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诗集。他深入研究了古今诗词的发展脉络,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情感需求,开始了艰苦的创作过程。在创作中,他时而为了一个意象的精准表达而苦思冥想,时而为了一首诗的韵律和谐而反复推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