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着武乐和顾尘要吵起来,女帝微微皱着黛眉道:“好了,这件事暂时搁置,江南士族总有一天朕要出手整治他们的。”

武乐也是轻哼一声道:“儒家近些年来势大,倒是越来越不把皇族放在眼中了,陛下该早做准备才是!”

女帝轻轻一叹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儒家一旦形成了体系,朝堂之上的那些官员哪一个不是跟大儒是老师弟子的关系。”

“随便的牵扯下来,拔出萝卜带出泥,必然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官员被革职,实在是麻烦!”

顾尘站在一旁听着,心中忽然一动,眼神闪烁但是却并未说话。

他发现眼下大周王朝的官僚体系所构成的选官制度,类似于前世的汉朝察举制,但是同样又会有些九品中正制的影子。

察举制的选人权都是在地方上,由地方长官举荐成为官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出现地方长官举荐门生故吏,亲朋好友。

从而会发展到营私舞弊,朋比结党。

顾尘所处的这个世界,比前世要更加的严重。

儒家的读书人有自己的修炼体系,那就代表了一些人的威望与实力是相对等的。

这就导致了一些大儒的实力和威望持续膨胀,最后滋生野心。

尤其是成为大周朝的官员之后,还能借助国运进行修炼。

不过大周朝的历代先帝应该也察觉到了这种察举制的弊端,为了制衡儒家,便是在此基础上提升吏部的影响力。

由吏部每一年进行对官吏的升迁和罢黜,提升了吏部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对在京城任职的大小官员也有很大的威慑力。

不过这些制度变来变去,对于百姓家来说,并无多少的区别,只能说平衡了皇族和世家大族之间的平衡。

顾尘的心中也是不由得感叹道:“世界果然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其实想要改变现在的情况也有法子,继续推动目前的选官制度发展,也就是开创科举制度。

哪个读书人不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哪个读书人不是抱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目的?

科举制度这一条路,就会给天下所有的读书人一个希望。

但是,单一的科举制度,对于平民百姓家也不会有很大的改善。

俗话说,十年寒窗苦读,这就代表了一个百姓家中,十年间就少了一个劳动力。

贫穷人家,就需要‘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科举制度也只是比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好一点。

顾尘正在沉思的时候,忽然听到了女帝道:“顾尘,符永歌之案,就交给你们镇抚司处理,吏部和刑部的人不会插手,任何牵扯到这件事情当中的官员,镇抚司自行处理即可!”

顾尘微微颔首道:“好的。”

随后女帝看向武乐道:“舅舅要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就先离开吧,赵思义既然被革职,舅舅回去仔细挑选一个人提拔上来即可!”

听到女帝这样说,武乐也没有多言,点了点头道:“是,陛下,臣告退!”

赵思义本身就是赵家的人,跟武乐没有任何的关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