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二十来天,沈小夏都是跟着大家一起种小麦和红薯。

沈小夏、韩竹心、贺廷远、谢云珩等这批新来的知青,也渐渐的融入了百花村,习惯了这种每天干农活儿的日子。

可能是找到了干农活的诀窍,可能是适应了,也可能是体能等各方面提升了,大家也慢慢的觉得没有最开始那么累了。

偶尔大家也能聚在一起,聊聊天,谈谈自己碰到的有趣的经历,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年年纪,相处下来,彼此之间也都变得熟悉了。

相比和前院之间的关系,后院的几人,彼此之间明显会更熟悉一点。

忙完小麦和红薯的种植,大队长宣布说,大家可以有两天的休息时间。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休息,上工就有工分拿,等秋收的时候是要拿工分换成粮食的,没有特殊的情况,村子上的人都是不会休息的。

沈小夏问了其他人,韩竹心、贺廷远、谢云珩都是打算休息的,也都想去县城里看看,沈小夏也打算去一趟,于是四人就约着一起去。

来这边一个月了,沈小夏决定给家里寄一封信回去,不然沈母在家里该担心了。

沈小夏把自己到知青院后,除了不能说的部分之外,都事无巨细的写在了信里。

告诉家里,自己在这边很好,让她们不用担心,住的地方是单独的,而且还是青砖瓦房。

也和村子里面的婶子学会了怎么干农活,怎么种菜,还说自己在住的院子的后面开垦了两小块菜地,自己种菜吃。

自己没有拔尖出头,每天的工分也都是只比最低标准高一点,每天也都是让自己吃的饱饱的,让家里人不要担心,自己会照顾好自己的,也让他们不要太记挂她。

零零总总的写了两页纸。

晚上早早的就睡了,第二天五点多钟的时候,沈小夏就爬起来了。

只有早起才能坐上去县里的牛车,牛车是坐满就出发,不早点起,怕赶不上。而且牛车也不是每天都有,这个时候,牛精贵,不可能天天拉人去县城的,大部分人去县城,都是用走的。

沈小夏简单了洗漱了下,就出门了。

韩竹心、贺廷远、谢云珩他们也都准备好了,四人就一起往村头去,去坐牛车。

沈小夏四人到的时候,牛车上已经坐了两个婶子了,沈小夏没见过她们,四人给赶车的大爷一人交了一毛钱,就在牛车上找了个位置坐下来了。

没一会儿就坐满了,坐满之后,大爷就直接赶着牛车出发了。坐牛车去县城,路上要走一个多小时,如果步行的话,起码要两个多小时。

随着牛车的行进,五月初的清晨,乡间的小路像一条丝带,将广袤的田野和错落的村庄巧妙的连接在一起。

路上的每一处细节都生动而真实,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柔软的泥土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古朴的石头、路边摇曳的野花、枝头的鸟鸣、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吠,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

远处村庄在袅袅升起的炊烟中若隐若现,似是一幅水墨画,行走其间,像踏着时代的韵律。

沈小夏带着雀跃的心情,一路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