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舍处短暂盘桓片刻后,魏哲便去了太史慈家拜见其母管氏。

管氏与魏哲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了,半年前黄巾乱起时便是被其所救。

当时太史慈因为担心母亲安危其实并未有投军的打算。

还是管氏劝他说“吾受魏君大恩,汝为吾子,焉能不报?”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恩怨分明的妇人。

不过管氏有时候却太过恩怨分明了,也太好强了些。

在得知魏哲即将去带方县赴任,却准备让太史慈留下陪她过正旦时,管氏的脸色顿时就沉了下来。

管氏也不劝魏哲,只是转头面色肃然的瞪着太史慈道:“魏君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你岂能袖手旁观?”

太史慈闻言顿时苦着脸长跪在母亲身前,不敢分辩。

看着陷入“忠孝难两全”窘境的太史慈,魏哲都觉得有些可怜,毕竟他这个年纪倘若在后世还在上大学呢。

“老夫人,此事是我的主意,子义也是一片孝心。”只见魏哲主动开口解围道:“况且正旦乃是大日子,子义离家半载,也确实该好好尽孝一番。”

与后世不同,当下并无“除夕”的说法,只称“正旦”或“正日”。

实际上在先秦时期春节等节日都尚未定型,还处于萌芽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由于天下各国的历法实在太乱了,有的用夏历,有的用周历,时令混乱不堪,于是始皇帝索性下令全国统一实行建亥为正,即夏历的十月作为正月。

也就是说在秦朝十月一日才是“正旦”,可以除旧迎新了。

秦朝灭亡后,前汉初期沿用秦朝历法也是在十月一日过年节。

直到汉武帝太初年间方才重新制定了《太初历》,以夏历正月初一为“岁首”,这才一直延续下来。

自前汉至今,每当正月初一朝堂都会举行庆祝仪式,天子会在此日接受百官和四方蛮夷使节的朝贺,在大宴上载歌载舞之后还会祭陵,以及举行“大傩”驱逐疫疠之鬼。

至于民间在“正旦”这天也会举行各类庆祝活动,比如立桃人、挂苇茭、画虎于门,以驱邪避凶。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这天一家老小需要一起祭祀祖先,祭祀结束后还会举行丰盛的家宴,随后便是走亲访友,恭贺新年了。

可以说在当下“正旦”甚至要比后世的“除夕”还要受重视。

因为如今可没有后世那么多节假日,物以稀为贵嘛!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魏哲话音一落管氏也不由得沉默了。

然而正当魏哲松了口气,以为成功说服她时,却见管氏忽然果决道:“魏君此言有理,那吾便随慈儿一道去吧!”

此言一出别说太史慈了,就连魏哲都想给管氏跪下了。

虽然管氏如今才四十多岁,还不算太老,但终究不能和年轻人比呀!

倘若她要有个三长两短,那魏哲可就真没办法和太史慈交代了。

然而不论太史慈和魏哲如何苦口婆心,管氏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见此情形,魏哲只好无奈作罢。

“看来到了带方县后第一时间就得把火炕盘起来了!”

离开太史慈家后,魏哲忍不住如此想着。

……

……

且不说太史慈在家如何长吁短叹。

魏哲这边在安顿好随从宾客之后,便开始找起了渡船。

毕竟他们这么一行连人带马着实不少,一般小船还真运不了。

也幸好东莱郡造船业还算发达,各类海舟都有。

其实早在前汉武帝时期,为了攻打卫氏朝鲜,朝廷便派遣楼船将军杨仆领五千水军从东莱郡直趋卫氏朝鲜首都王险城(今朝鲜平壤),并且成功登陆。

多年发展下来,东莱郡以泛海操舟为业的人早就不计其数。

若非如此,东莱的海上贸易也不会如此兴盛了。

仗着地处海上要道,东莱商贾可以说是上承接辽东皮毛、药材,下转运江东特产、南州异物。南北物产齐聚于此,而后方才输于青徐各郡。

至于青徐之地的豪商巨贾拿到货之后卖往何地,他们就不管了。

只能说东莱郡不愧是齐国故地,颇有管仲遗风。

次日,三山岛。

魏哲之所以在此,皆因这三山岛是离黄县最近的一处不冻港。

千年后的烟台港如今则在东莱郡东牟县境内,离魏哲还远着呢。

不过这三山岛说是海中岛屿,其实离黄县就十几里水路而已,轻舟可至。

魏哲也是来到此世之后才知道有这么一个海岛。

至于为什么在后世名声不显,全因三山岛离大陆太近了,后经岁月流逝竟然直接与陆地相连,成为了半岛。

对了,先秦时期海上“三神山”的传说便是因此岛而来,据传始皇帝与汉武帝都曾为求不死药来过此地。

当然,魏哲此刻自然没心情想这些。

只见一个锦袍鹤氅,头戴进贤冠的富态老者笑着指向一艘海舟颇为得意道:“魏君,你观此舟如何,可还使得?”

魏哲抬眼望去,只见此船宽有两丈余,长约十丈,首尾上翘,方头平底。上立四帆、舱有两层,望之颇为臃肿笨拙。细问之后方知底层还有九处分舱,相互隔绝,各有镇舱之物。

见他这么一说,魏哲当即不由颔首赞道:“好一艘巨船,管翁好手段!”

听其夸赞,那富态老者显然也颇为自得,不过还是摆了摆手道:“不敢当巨船之称,听闻会稽有七帆海船,两万斛巨舟,能蹈汪洋而不覆。与之相比此船不过小舟尔。”

魏哲闻言轻轻一笑也没接话,只是反问道:“不知此舟载重多少?”

“寻常麦粟可装六千斛,若是载人可乘五百余。”那富态老者闻言毫不犹豫便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魏君宾客虽多,但连人带马两艘已然足矣!”

闻听此言,魏哲不由在心里暗自点头。

没办法,时间太赶,这已经是他能找到吨位最大的一艘船了。

甚至这位船东管翁还是太史慈母亲管氏介绍的,否则他还不知有此船。

也不知道这位管翁是不是看在管氏的面子,给的价格倒是颇为优惠。

于是不过三言两语,双方便达成了交易。

买卖谈成了,自然少不得推杯换盏一番。

不得不说,在某些方面古今习俗那是惊人的一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