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青州地界向来民风彪悍,若真有匪寇滋扰云州,赵匡胤此举倒也并非完全无理。”一名重臣轻声说道。

“北疆之战正酣,朝廷大军无力南顾,若此时仓促兴师问罪,只怕更添乱局。”另一人接口道。

其实朝堂的衮衮诸公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赵匡胤的云州牧本来就是为了朝廷体面设置的,赵匡胤本来应该叫云州王更合适。

此时,皇帝在外带兵,对抗大辽。

禁军在外作战,朝廷没有多余的兵马了。

最主要的是,赵匡胤的这封亲笔书,给了衮衮诸公一个体面的说法,给了皇帝一个交代。

不至于落入公然反叛,朝廷却坐视不理的局面。

“非是不懂,实是不能也。”宰辅心里明白,长叹了一口气。

“不过还需密切关注宋军,看看这赵匡胤的野心有多大。”

就这样,在朝廷抽不开手,默认的情况下,赵匡胤出兵青州剿匪了。

青州,乐平郡。

赵匡胤出兵青州的消息传开,震动了整个青州。

青州刺史李道元连忙召集州兵,紧急商议对策。

“赵匡胤竟敢以剿匪为名,入侵青州!若不迅速迎敌,乐平郡恐怕难保!”李道元脸色铁青,语气焦急,“传令州兵全体集结,即刻前往乐平郡!”

青州州兵仓促集结,共计四万人马,装备良莠不齐,军士平日操练不多,临战士气低迷。

而另一边,宋军已是蓄势待发,两年来的蛰伏与整军,使其成为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劲旅。

两军对比,高下立判。

战场情况,也是如此。

乐平郡某处,战鼓震天,青州州兵迎上宋军主力。赵匡胤身披盔甲,手握长刀,坐镇中军,眼神沉稳如铁。

“冲锋!”赵匡胤一声令下,宋军阵列如潮水般涌出。

士卒整齐划一,刀枪如林,铁甲在阳光下闪耀出寒光。号角声中,宋军的方阵稳步推进。

青州刺史李道元高喊着鼓舞士气:“青州儿郎,守土有责!给我杀!”

但两军甫一接触,州兵阵列便已露出破绽。一些前排士卒面对宋军的压迫,不由自主地向后退缩,队伍渐渐混乱。

宋军训练有素,趁势以弩箭压制,再以长枪阵推进,将青州州兵的阵型撕裂。

州兵士气低迷,装备简陋,在宋军面前毫无招架之力。仅仅一阵冲锋,前排便被击溃,后排士卒更是丢盔弃甲,四处溃逃。

这种一边倒的局面让宋军中的将领看得兴奋不已。

“大人,今日之战,青州兵不过如此,若青州其他地方的兵力皆是这般孱弱,不如一路平推!”一名将领语气中满是跃跃欲试的战意。

“不错!”另一名将领附和道,“大人,青州这边的城池防御疏松,州兵更是如同乌合之众。若我军乘胜追击,连禹州也不在话下!”

更夸张的是,有将领站出来请命,“大人,不若给末将一万兵马,末将愿为先锋,一年之内必占禹州,为大人献上捷报!”

赵匡胤笑而不语。

这些宋军将领明显是看到了大虞的其他州兵孱弱的样子,兴起了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念头。

不过朝廷的本钱本来就不是这些州兵,而是那数十万的禁军。

此时,战场之上,青州兵已经成溃败之势。

“撤!快撤!”李道元见大势已去,急忙指挥州兵后撤。

一支宋军的骑兵早已绕到侧翼,断绝了州兵的退路。州兵腹背受敌,败得一塌糊涂。

一战大败,青州兵溃退百里。宋军紧追不放,猛攻沿路城池。

连战数日,青州州兵接连溃败,乐平郡外围城池相继失守。

青州刺史李道元被迫退守郡城,却士气愈加低落。士卒皆怨声载道,连夜逃亡者不在少数。

宋军则士气高昂,攻势如虹。

仅半月时间,乐平郡的大部分地区便落入宋军之手。

……

夜晚,宋军大帐内,灯火通明。

赵匡胤坐于主位,帐内众将正围着沙盘商议军情,忽然门帘一掀,一名军士匆匆入内,单膝跪地禀报:“大人,帐外有一人自称乌洪烈,愿意投靠大人。”

帐内将领闻言,皆是面露惊讶。

乌洪烈,这个名字他们再熟悉不过,正是当年赤羽军中的智将。

赤羽军败亡后,此人便销声匿迹,谁料今日竟会独身前来投靠。

赵匡胤沉吟片刻,抬手道:“带他进来。”

片刻后,一名身着旧甲的魁梧男子大步踏入帐中,神色平静,却掩不住一身杀伐之气。他行至赵匡胤面前,双手抱拳,低头说道:“乌洪烈拜见赵州牧。”

赵匡胤目光锐利,上下打量着乌洪烈:“乌洪烈,赤羽军覆灭后,你竟敢现身?你应知道,赤羽军当年兴兵来伐,我们两家之间可是有仇怨的。你孤身前来,不怕本帅将你当场斩首?”

乌洪烈微微一笑,抬头直视赵匡胤:“赤羽军早已不存在了。今日我只是乌洪烈,我来是为投诚。不管赵州牧是否收留,乌某一条命在此,由您处置。”

帐中将领闻言,有人皱眉,有人冷笑。

却听乌洪烈继续说道:“乌某虽是败军之将,却不傻。赵州牧雄才大略,格局非凡,绝不会因私怨杀我。赵州牧若肯容我,乌某愿尽犬马之劳,效忠到底,还有五百兄弟愿加入宋军。”

此言一出,帐内众将皆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转向赵匡胤。

赵匡胤眼中掠过一丝精芒,嘴角浮现出一抹笑意:“好一个乌洪烈!你倒是看得明白。”

他微微点头:“若真心归顺,本帅便用你。但记住,效忠之事,容不得半点虚假。敢有异心,必叫你付出代价。”

乌洪烈闻言,单膝跪地,语气铿锵:“赵州牧放心,乌某既已归顺,必不生二心!”

赵匡胤是知道此人的。

当年陆赤羽发迹,此人在背后出谋划策,出力颇多。

如今赤羽军早就烟消云散了,赵匡胤自然不会因为旧日的恩怨,而将人才拒之门外。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