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宴一直期待的踏春未能成行,任凭他如何撒娇打滚,都无法使裴靖离开文御半步,更不要说随他去外地赴任,这种好事他想都不要想。

面对裴靖的偏执,连皇帝文城都得以死相逼才能破解,遑论文御,他很无奈,并表示无能为力。

宁宴更不想死,他还想跟裴奚二人长长久久一辈子,见实在说不动裴靖,便只好暂时放弃计划,恋恋不舍地前往房州赴任,约定等他调回望京后再带长毛地衣去踏春。

他这话说得清纯,在旁人看来他不过是特别钟爱那种柔软厚实、价格昂贵的长毛地衣罢了,只有裴靖深知此人内心那些乱七八糟的小九九究竟有多不可言说,只是懒得拆穿他,且等他调回来再说。

宁宴满怀寥落地出了望京,孤独赴任的结果让他觉得很不快乐,不过俗话说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想到奚迟和他同等待遇,他内心立刻平衡了许多。

两个烦人精一走,裴靖顿觉耳根子无比清净,她希望保持现状不要变。

北地三臣的“转瞬即逝”于众多具有同样不轨之心的人而言称得上杀鸡儆猴,这个教训使许多人得以看清,朝廷尚有人可用,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由是心火大灭,朝廷不发言,这些人也不主动发言,双方假装无事发生,继续粉饰太平。

望京因此过起了安生日子,安生得几乎要令人忘记在过去的一年里遭逢过何等的离乱与波折。

至四月初八浴佛节,其日盛况仿佛是对战乱导致人心动荡、深居简出的蓄意报复,实谓空前绝后。

坊中无处不沐佛,无处不闻香汤烟火,街头巷尾烟雾缭绕诵声不绝,善男信女赴会吃斋,争相舍财,寺庙所得会印钱堆积如小山,仿佛大风刮来的一般。

富贵显达门户有为诸天佛陀和显考先妣熔金灌像者,有念豆数石遍舍之以结善缘者,更有甚者布席于路,绵延数十里,行人皆可观而食之,费以万金计。

文御本就对圈占林田却不事生产,惯会逃避赋税徭役,向民众和赶考士子放高利贷的佛徒不满,见此奢侈情状更是深恶痛绝,恨不能学先祖下令灭佛,将这些好逸恶劳的蛀虫全部赶去种地、从军、纳税、服役。

但他也深知此举并不现实,且不说拜佛早已成为普通百姓的精神寄托,单望京城中供养佛陀的豪族便不可胜数,多的是在庄园别业独设寺庙豢养佛徒之人,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尚未有如此胆魄,可以无视高门的支持与信仰下令灭佛。

何况浴佛节期间,杜盛两家格外会做人,借佛陀名义在望京城外搭棚施粥,接济自各处汇至此的浮逃户,他人亦有样学样,虞温和伊氏紧随其后,生怕去得晚了、给得少了为人诟病。

如此一来,倒替朝廷节省了好一笔开支,文御闻之喜忧参半,从今往后他再想要灭佛,便得好生思量一番此事及其带来的影响,免得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裴明礼亦是十分看不惯这些人,得空便和裴靖抱怨——平日里疯狂霸占林泽田地,恨不得人人皆为之牲畜,需要时又挂上一副慈悲嘴角,恨不得痛哭流涕以表同情,可谓虚情假意,道貌岸然!

裴靖觉得这般行为不过寻常而已,人生在世多如此,皆为声名利禄蝇营狗苟,善恶有报始终是少数,因为它与世人趋利的恶本性相悖,否则便不会出现那么多试图授人以仁爱、拘人以道德的圣贤先师。

裴明礼觉得裴靖说话很有道理,也很愿意和她说话,为此每次当值时都要站在左边第一位,只为能够和她闲聊。

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裴靖都是缄口不言,和裴明礼聊得热火朝天的是张赋秋,二人还被文御撞见过好几回,好在文御宽厚松弛,不管这些,只是好奇裴靖是怎么忍住不说话的。

浴佛节后不久,南戎遣使声称议和,可谓经年以来首屈一指的绝佳消息,一时间望京人心振奋,众皆以为回归有望。

有人将此事赋为佛祖显灵,大张旗鼓地去寺庙还愿,浴佛节本就余韵未息,香火供养的繁景因此卷土重来。

文御心知肚明,呼衍安达主动要求议和绝非佛祖显灵,而是南戎打不起了,若非草原之乱难平,便是王廷无力供应。

南戎打不起的仗大凉同样打不起,虽是难得一遇的良机,大凉却未必能抓住这个机会重返大邺,莫说别的,只粮饷一样便能绊住北伐的脚步。

无粮出兵,死路一条。

先前因支援出兵平乱朝廷倒欠富户不少钱,为偿还债务,日躔卫外禁库几乎一扫而空,否则天市也不会那么着急,三番五次来信恳请放归奚迟,甚至要求把裴靖也放回去。

文御当然不同意放走裴靖,便以她是太微为由拒绝了,咬牙从所剩无几的私库里支了两万金买商序和严忠的人头,却不准天市告诉裴靖。

此举令天市等人颇为诧异,围着奚迟问裴靖和文御之间可是有何猫腻不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