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瑱在听闻了远方的纷扰与不安后,心中涌动着深深的忧虑。他决定采取行动,派遣使者携带诏书,穿越千山万水,去安抚那片动荡的土地。据《通鉴》记载,那是一个初夏的四月,阳光明媚却掩不住空气中的紧张与不安。朱瑱精心挑选了供奉官扈异,赋予他重任,让他带着朱瑱的旨意,前往魏军之中,平息那里的风波。

扈异带着诏书,踏上了征途。诏书中,朱瑱不仅承诺了对张彦的厚赏,还许诺将授予他郡守之职,以表彰他的忠诚与功绩。同时,对于魏军中的将士,朱瑱也给予了优厚的赏赐,希望以此安抚他们的情绪,稳定军心。

然而,当扈异带着诏书来到魏军之中,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冷遇。张彦等人对朱瑱的旨意并不买账,他们甚至将诏书扔在地上,侮骂诏使,态度极为不恭。张彦等人逼迫贺德伦,让他飞速上奏朱瑱,请求恢复相州、卫州,并撤走刘鄩的军队。

朱瑱在收到贺德伦的奏章后,深感震惊与愤怒。但他并未立即发作,而是选择再次派遣使者,传达他的旨意。使者带着朱瑱的口谕,再次来到魏军之中,告诉张彦等人:“制度设置已经确定,不可更改。”然而,这样的传达并未起到预期的效果,张彦等人依然坚持己见,挥臂南向大骂:“佣人的儿子,竟敢这样!”他们再次逼迫贺德伦陈述此事,试图让朱瑱改变主意。

此时,一个名叫司空颋的文吏走进了张彦的视线。司空颋文笔才华出众,张彦召见他,希望他能为自己再写一份奏章,言辞要抵触冲撞,以表达他们的不满与决心。司空颋在了解了情况后,毅然接受了张彦的请求。他挥毫泼墨,写下了一份言辞激烈的奏章。奏章中,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朱瑱对魏军的忽视与不公,恳请朱瑱俯察他们的赤诚之心,顺应众意,赐予他们应得的权益。同时,他也警告朱瑱,如果继续坚持己见,只会导致六州皆失的严重后果。

奏章呈上后,朱瑱再次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张彦等人的不满与愤怒,也明白魏军的困境与需求。然而,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考虑全局,不能轻易改变已经确定的制度。于是,他再次派遣使者,传达了他的旨意:“魏博与敌境相连,疆域遥远,凡是应对,都需要军队。所以另外建立节度使,各自让他们扞卫防御,并州、镇州就委托魏博控制,泽州、潞州就派遣相州、卫州抵御。这都是为了便利安稳,贵在均衡劳逸。这是已经确定不可改变的制度,应该遵守统一的规矩。至于征伐事权,也没有定例可循。”朱瑱在旨意中解释了自己的决策,并希望张彦等人能够理解并遵守。

然而,张彦等人对朱瑱的旨意依然不满。他们撕毁诏书,扔在地上,对贺德伦说:“梁主不通达时机,听人摆布,城中纷扰不安,没有所依靠。我们的兵甲虽然多,但需要资助势力援助。河东晋王统率十万军队,匡复唐朝,世代与大梁有仇。如果与我们同心协力,事情没有不成功的。请相公改变图谋,以求得更多的福分。”在张彦的逼迫下,贺德伦不得已而听从了他。

于是,贺德伦派遣了牙将曹廷隐,秘密前往太原求援。曹廷隐带着贺德伦的亲笔信,穿越重重险阻,终于来到了太原。他将信呈给了河东晋王,请求晋王出兵相助。晋王在看了信后,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便欣然答应了贺德伦的请求。

与此同时,张彦也让贺德伦告谕军城,宣布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可以依照河东称天佑十三年,此后如果有人将文字与河南往来,就仰仗所在地处置。”这一决定意味着魏军将不再受大梁朝廷的束缚,而是与河东晋王结盟,共同对抗大梁。

就在这个月里,邠州也发生了一件大事。留后李保衡带着城池归顺了大梁朝廷。李保衡是杨崇本的养子,而杨崇本则是李茂贞的养子。杨崇本在邠州任职二十多年,一直深受当地百姓的敬爱。然而,去年他却不幸被自己的儿子彦鲁毒死。彦鲁在领知州事后五十多天,就被李保衡杀了。李保衡杀了彦鲁后,立即向大梁朝廷送款表示归顺。朱瑱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即任命李保衡为华州节度使,并任命河阳留后霍彦威为邠州节度使。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