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县试的这天,一大早天还没有完全亮,闻先生和李辰就来到郡学的大门外。此时大门外已经聚集了来自各县的考生,李辰粗一看竟有几百人之多。正在感叹,就听闻先生说:“这不算什么,我朝虽是实行军功爵制,军功盛行。可朝廷知道光凭武功无法治理天下。所以各郡各县都有大力办学。朔方地处北地,文风不盛,所以才只有这区区几百人。长安周边各郡每年参加县试的都有近千人,长安本府人口众多,经济繁荣,读书的人更多。每年参加县试选拔的都有数千人。”李辰听到啧啧不已。

就听前面一声锣响,纷纷扰扰的声音渐息。就看到那天接待李辰报名的王祭酒站在高台之上,声音洪亮:“今天是选拔诸生的日子啦。我宣布一下考试纪律:大家寒窗苦读诗书经典,只为谋一个进入太学学习的机会,将来为朝廷效力,为朝廷建功。所以本次选拔一如往年,考试不得作弊。每两个时辰一鼓,两鼓之后方能交卷,三鼓敲响必须交卷。考生交卷之前不得离开考场,更衣(注:解大小手)等需得监考官允准,有专人陪同,但不得交流。除笔墨砚台外一律不得带入考场。私自夹带一旦被发现,终身禁考还要留档。考试时间为一天,中午餐食由郡学提供,不得自带。餐食期间不得喧哗,否则取消考试资格。大家进门后按照手上的号牌找自己的位置,坐定后有问题可以举手找监考官,如果提的问题被视违规,监考官有可能会将其驱离考场。排队进门,进门需要搜身,还请大家自重!”

又听一声锣响,郡学大门缓缓推开,两行军士持戈挎刀,鱼贯而出列为两个关口,学子们纷纷上前接受搜身进入考场。闻先生将手中提着的考篮交给李辰,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便转身离去了。李辰提了篮子跟随队伍缓步上前进入了考场。

天还没亮,考场内还是黑黢黢的,只听有监考官喊道:“大家看好自己的考牌,一到五十在甲字堂,五十一到一百在乙字堂,以此类推,不要乱跑,做错位置以作弊论处。”李辰自己的考牌写的是‘壹佰叁拾捌号’,就向着远处挂着‘丙’字的灯笼的大堂走去。进入大堂,找到了自己的案席。桌案擦得铮亮,桌案上点着一支蜡烛,放着一叠纸,一个盛着清水的陶瓮。

从篮子中取出笔墨砚台,放得整整齐齐,然后闭目静坐等待考试开始。丙字堂的监考看到考场内五十个学生进场之后,大部分都在好奇的左顾右盼,还有的考生却十分紧张,有把桌上的陶瓮都打翻的,有把桌上本来放的整整齐齐的一叠纸弄得乱七八糟的,不断摇头。当看到李辰时,感觉这考生年纪应该很小,却沉渊静气,不禁心中甚奇。心道:“这是哪家的子弟,颇有大家风范,就这一点,本次考试就应有他一席之地。”

过了一会儿,堂外轮声响起,一摞考卷被推了进来。监考依次将每张考卷扣放在考生的案子上回到堂首,面朝着五十名考生,说道:“肃静,我再重申一遍考场纪律:考试中不得交头接耳,不得窥视他人答卷,有事要举手。中午提供一顿餐食,餐食期间依然不得喧哗。考卷要整洁不得涂改。每人案上都有草稿纸,不够用可以举手!”言罢停了停,看众人无异议,宣布:“开始”。李辰翻过那张考卷,只见上面写着此次考试的三条题目:“壹默《凯风》,贰默《微子》,叁:《论无三年之蓄》,限五百字。”看到这些个题目,李辰自然不在话下。题目还算是周正。但是也听得一些考生唉声叹气,考官不得不高喊“肃静”。李辰自幼丧母,所以学诗的时候,对于《凯风》这首儿女悼念故去母亲的诗便深有体会,于是提笔便写。此诗一共四段,当写完第四段:“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后不禁悲从心来,哭泣不止。考官急忙过来予以制止,低声斥道:“噤声!”李辰惊醒,擦了擦眼泪,拱手弯腰致歉道:“学生自幼丧母,默写《凯风》时情不自已。还请大人原谅!”

考官一听,看到满脸稚气的李辰,瞟了一眼他工工整整的卷子,叹了口气,道:“知道了,还请节哀,不要影响别人。”

李辰再拜:“遵命!”看到考官离去,扣了默诗的卷子,重新拿过一张宣纸,开始默写《微子》。《微子》是选自《尚书?商书》中的一篇。闻先生在给他教《尚书》的时候,曾经讨论过大夏朝推翻前朝的事例,闻先生就拿出这篇文章,着重讲了商被周代替的原因。所以这篇尚书里的文章,李辰还是很熟悉的,不一会儿就一蹴而就。检查了一遍没有错漏,于是细细誊抄到卷子上。誊写完揉了揉手指,直了直腰。这时听到一声鼓响。心中暗暗高兴。写完前两道题目,也不过敲了一遍鼓,剩下的还只一条策论了。

这时考场护卫把中午的餐食送了过来,餐食很简单,每人两块面饼,一碗莼菜汤,聊以充饥而已。李辰还没什么,有几个一看就是锦衣玉食的大族子弟就受不了了,嘟囔着:“连片肉也没有,至少来点腌菜嘛!”

就听堂上惊堂木“啪”的一响,考官说道:“肃静!不想吃的话就放下,没人强迫你吃!再聒噪就赶出考场!”声音阴冷严厉,那几个大族子弟立刻就不再敢吱声了。

吃了午饭,李辰开始准备最后一篇策论《无三年之蓄》。这篇《无三年之蓄》的题目原文是“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是出自《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是说一个国家没有九年的积蓄,那是不足,没有六年的积蓄那是危急,没有三年的积蓄,那就是国家都不像个国家了。强调的是国家储备的重要性。这些书李辰都通读过,且熟背如掌上观纹。而闻先生又是大才,那可是当年进学差一点得了太学魁首的人。平时这样类似的文章也没有少写,自然是轻车熟路。可是要限制在五百字以内就不容易了。李辰考虑了一下,决定先写下来,反正时间尚早,才刚过一鼓,还有两鼓四个时辰呢。当第二遍鼓响,李辰已经把写好的文章精炼又精炼的缩减为四百九十余字,整整齐齐誊抄到卷子上。又把三篇卷子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举手示意。考官一看他举手,快步走到旁边:“何事?”李辰轻声说:“麻烦大人,学生交卷!”(第十章终)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