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肃穆的楼观台高高矗立在山巅之上,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翠绿的山林之间。
大殿整体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彰显着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走进殿内,一股浓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殿中央供奉着一尊巨大的神像,宝相庄严,令人心生敬畏之情。四周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阳光透过大殿顶部的天窗洒下,形成斑驳的光影,给整个空间增添了一份神圣与宁静。
闲云道长慢慢地睁开双眼,眼神平静如水,仿佛看透了世间万物。
他微微抬起头,看着面前的黑衣男子,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笑容。
"随遇而安,乃我道家所愿。" 闲云道长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宛如天籁一般,他的语气平缓,没有丝毫波动,但却蕴含着一种深深的哲理和智慧。
“佛家亦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院外接你的人到了。”
道长缓缓站起身来,用他那只宽厚温热的手扶起男子。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那黑衣男子静静地坐在那里,聆听着闲云道长的话语,心中若有所思。
他知道,这位道长并非普通之人,其所言所行皆有深意。
回顾他风云激荡的半生。或许,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也该有个了结了......
在闲云大师的注视中,一队精干强悍的士兵冲上前来,团团围住了黑衣男子。
黑衣男子转身对闲云大师深深一揖,随着士兵逐渐走远了,他们的背影消失在一片丛林之中。
通过十个月的围追堵截,谢辅三将军终于彻底剿灭了匪帮王三春,消除了民国政府的肘腋之患。
刹那间,被土匪肆虐长达三十五载之久的秦巴之地陷入一片狂欢之中,其热烈程度犹如欢度新春佳节一般。
人们欣喜若狂,欢呼雀跃着,纷纷涌上街头巷尾,以各种方式庆祝这一历史性胜利时刻。
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龙腾虎跃,彩旗飘扬。
社火表演精彩纷呈,龙灯舞动,气势磅礴;
舞狮跳跃,威风凛凛。高跷绝技,惊险刺激;
采莲船上歌声悠扬,轻盈优美;
秧歌队伍则扭出了欢快的节奏和喜悦的心情。男女老少皆盛装打扮,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容。
军民们也共同欢庆这个胜利的日子,他们手牵手跳起欢快的舞蹈,歌声此起彼伏,回荡在整个秦巴山区上空。
欢乐的气氛弥漫每一个角落,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与希望。
这场盛大的庆典持续数日有余,每天都有不同形式的活动上演。
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而这段难忘的经历也将永远铭刻在秦巴地区人民心中成为一段珍贵回忆。
紧接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在了当权者面前——究竟该如何处理匪首王三春呢?众人对此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有人提议将王三春押送至陪都重庆,由蒋介石委员长亲自审问并将其作为战俘献上;
也有人认为应该将其押解到省城西安,通过公开审判和宣判,确认罪行后当场处决;
然而,遭受土匪侵害最为严重的镇巴县民众则集体请愿,强烈要求将王三春押送回镇巴县城,让他承受千刀万剐之刑,以向全县人民谢罪!
但身为陕西省主席、兼最高军事指挥官的蒋鼎文却有着不同的想法。
在他眼中,王三春乃是一员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认为,正值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刻,如果能将王三春重新招安进入国民党军队,并调派至陕北地区,不仅能够抵御日寇的侵略,还可以借机监视八路军的一举一动。
这样一来,可谓一石二鸟,收到奇效。
就在蒋鼎文的想法逐渐成为主流意见时,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出现了,他的出现最终彻底决定了王三春的命运!
他便是那位从山城重庆归来,一心致力于陕西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并前来考察汉中、巡视防务工作的国民党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于右任先生!
这位民国最伟大的书法家,参加过辛亥革命,时任“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监察院长”。
于右任的口碑,在民国政要中,绝对是最好的。
他一生布衣粗食,早年穿的是布衣布鞋,都是夫人亲手缝制。
于右任虽贵为民国元老、官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却一生受穷。
多次造访汉中这片土地的于老先生,对于汉中怀有无比深沉的情感。
尤其是当他了解到土匪王三春给当地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之后,更是痛心疾首、感同身受。
于是,在于老写给蒋鼎文的信件里,义愤填膺地写道:“此贼实乃三姓家奴也!其虽具吕布般狡黠之性,但却毫无吕布之才。如此恶贯满盈之人,论其罪过理应诛杀,如此方能告慰饱受苦难的汉中民众,并彰显我党国律法之威严……”
传闻蒋鼎文在收到此信后,当即便致电谢辅三。
严令其必须加大对王三春的审讯力度,务必要让这个恶匪俯首认罪、受到应有的惩罚,也好给汉中的父老乡亲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镇巴山城位于大巴山深处,这里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远远望去,整座城市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走进山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老而又质朴的建筑。这些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连接着各个角落。
恢复秩序的街边店铺琳琅满目,摆满了各种特色商品和美食。
沿着街道前行,可以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或悠闲地品茶聊天,或匆匆忙忙赶着去工作。
孩子们在狭窄曲折的小巷里尽情地嬉戏玩耍着,他们银铃般清脆悦耳的笑声像一阵阵温暖和煦的春风,吹散了冬日的严寒,也吹走了人们心头的阴霾,久久地回荡在整个山城之中。
这里的生活或许没有大城市那般繁华奢靡,但却有着一种让人倍感亲切的朴实无华之美;这里的日子虽然过得平淡如水,但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热烈的烟火气息。
当夜幕悄然降临时,路边、河边、山边那些古色古香的客店里纷纷亮起了红彤彤的灯笼。
灯光透过红色的灯罩,洒下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仿佛给这个原本就神秘莫测的山城披上了一层朦胧迷离的面纱。
此时此刻,一群群背着沉重货物的“背老二”迈着蹒跚的步伐艰难前行;一个个手持棍棒的“棒棒客”挑着担子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
一支支商人和马队满载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商品从远方赶来;一队队全副武装的部队士兵则押送着大批重要物资缓缓驶过……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使得原本寂静无声的山区小县城顿时变得热闹非凡起来,处处洋溢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镇巴山城不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巍峨雄壮的群山、波涛汹涌的河流、郁郁葱葱的森林等,还蕴含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古老沧桑的建筑、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等。
除此之外,这里更孕育出了一代代勤劳质朴、热情好客的子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多美好事物的存在,才共同铸就了眼前这座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且宁静祥和的小城,令无数游客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作为最高司令官的谢辅三将军却没有心思欣赏这山城美景,也谢绝了镇巴县长为他安排的庆功宴。
这个王三春,真是让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猴子捡了一块姜,吃不下去,又扔不了!
自从王三春走出楼观台,主动投降的那一刻开始,他就觉得自己还有一线存活的可能:一是抗日战争正打得难分难解,国家需要人才;二是通过这些年的黑白通吃,自己在国民政府中还有说得上话的人!
因此,经过楼观台的道长耐心地劝导后,他逐渐意识到,如果只是毫无意义地被一群普通士兵用乱枪射死,实在太过可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