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大军连续攻克吴国的江陵、夏口、扬州等地,整个吴都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云笼罩。这不仅仅是领土的丧失,更是对吴国臣民心灵的一次巨大冲击。
消息如野火燎原,迅速传回吴都,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人心惶惶。
吴皇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脸色铁青,双眼紧盯着手中的战报。大殿内一片寂静,只有吴皇粗重的呼吸声在回荡。
江陵、夏口、扬州的失守,如同三把利刃,深深地刺进了吴皇的心中。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和无力,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为敌。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两国国力、民心、智谋的全面比拼。如今,汉兴王朝丞相的连胜,无疑让吴国的处境变得愈发艰难,危机四伏。
吴皇的心情异常沉重,他眉头紧锁,思考着整个国家的未来。
“诸位爱卿,尔等有何良策?”吴皇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和无奈。
大臣们面面相觑,沉默不语。此时的吴国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想要挽回败局,绝非易事。
大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每位大臣都在心中盘算着可能的对策。过了一会儿,丞相缓缓开口:“陛下,臣以为,当前之急在于稳定民心,同时加强守备,以防汉兴军进一步入侵。”
“此言有理。”吴皇微微点头,但随即又露出了忧虑的神色,“但诸葛亮智勇双全,我吴国恐难以抵挡其锋芒。”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调集全国之兵,集中力量进行反击。”大都督朱然开口说道。
“反击?拿什么反击?蜀军势如破竹,我军士气低落,如何与之抗衡?”另一位大臣反驳道。
“陛下,臣有一计。不如派遣使者前往汉兴王朝,试探其虚实,再作打算。”又一位大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吴皇闻言,眉头紧锁。此时的吴国已经没有了太多的选择。要么拼死一搏,要么屈膝投降。然而,他身为吴国之君,又怎能轻易言败?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大殿,手中拿着一封书信。“陛下,汉兴王朝使者送来了劝降信。”
吴皇接过书信,缓缓打开。只见信中言辞恳切,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吴国的友好之意,并希望吴国能够归顺汉兴王朝,实现华夏一统,共同抵御外敌。吴皇读完信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既愤怒于汉兴王朝的侵略行径,又担忧于吴国的未来命运。
“陛下,臣以为,这不过是汉兴王朝的缓兵之计。”丞相说道。
“陛下,臣以为,此时不宜与汉兴王朝硬碰硬。不妨先与汉兴王朝周旋,再寻找机会反击。”另一位大臣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谨慎和理智,认为吴国应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保存实力。
吴皇综合大臣们的建议,做出既兼顾现实又留有后路的决定。他既不完全拒绝蜀国的劝降,也不盲目应战或求和,而是选择稳守待变,等待时机。
吴皇沉默片刻后,终于开口:“传令下去,先礼后兵。让使者回复诸葛亮,就说朕需要考虑一番。同时,调集全国之兵,加强防守,准备迎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