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下手诏,秘密咨询天章阁待制孙思恭,询问应该如何处置欧阳修案。

孙思恭与欧阳修素无交往,但是,孙思恭十分敬重欧阳修的为人,在神宗面前极力为欧阳修辩诬。

“陛下圣明,”他说,“虽说有俗语‘无风不起浪’,但那是因为人们只看到了表面上的风,臣闻海啸巨浪滔天,却未必因为有风,欧阳修反复遭人暗算,是因为他的耿直和不随波逐流,正人君子,从来没有像欧阳修这样因出类拔萃而频遭嫉妒的情况,反而说明这是一个高尚之人。”

“朕亦闻有不徇私情而伸张正义者,爱卿是也。”神宗赞许地说道。

孙思恭是登州人,中进士后,旋遭父丧,不肯复作官,二十年间只参加了三次吏部考核。

担任河南宛丘县县令时,转运使因水灾而春季调集民夫,实在影响生产,孙思恭与之相争无果,于是弃官而去。

后补国子直讲,加秘阁校理。

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孙思恭作为为直集贤院、诸王府侍讲,为颖王赵顼授课。

孙思恭为人刚正不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深受颖王赵顼即后来的神宗爱戴与敬重。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英宗驾崩,神宗即位,擢升孙思恭为从四品天章阁待制,君臣无猜,神宗每有大事,必先咨询孙思恭的意见。

神宗于是派人从枢密院取回蒋之奇、彭思永劾章,连同欧阳修奏疏,审阅后一道批示,降付中书省,下令查问劾奏者消息来源。

蒋之奇马上草鸡了,交代消息得自彭思永。

彭思永与刘瑾是庐陵同乡,又是故交好友,不忍心牵连,一口咬定,消息来自道听途说,并且自我辩解道:

“我在御史供职,凡是听到传闻,应该与僚属商议,我对蒋之奇谈起道听途说的事情,并且告诫他不要外传。如果此事有任何不妥之处,我甘愿受处罚。”

蒋之奇也说:“我只是从彭思永那里听到消息,就奏告皇上。如果认为不应该以道听途说弹劾朝廷大臣,那么我情愿与彭思永一道受贬谪。”

所谓谣言止于智者,由于孙思恭的仗义执言,这次对欧阳修哦的诽谤也寿终正寝了。

三月四日,神宗派遣宦官朱可道,赐给欧阳修一封亲笔信,对他勉慰安抚,劝他出门视事。

次日,朝廷将彭思永贬知黄州。

贬蒋之奇监道州(今湖南道县)酒税。

为正视听,朝廷又在朝堂上张贴榜文,批评蒋之奇、彭思永“偶因燕申之言,遂腾空造之语,丑诋近列,中外骇然”。并指出其严重危害性:“苟无根之毁是听,责谩欺之路大开,上自迩僚,下逮庶尹,闺门之内,咸不自安。”

诬罔虽然已经辨明,但是,作为辅弼大臣和文坛宗师的欧阳修,受到这种奇耻大辱,已经无心在朝执政。

特别是目睹“濮议之争”以后,曾经亲密共事的朝廷士大夫同情“台谏派”,衔恨于自己,甚至连自己的门人也对自己反水,落井下石,感到十分寒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