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早饭后,两人开车去贺扬昌平的项目工地。原本贺扬提议,他一个人去,留陈笛在家里多睡一会儿,等他回来。但陈笛坚决不答应,投票结果是一比一,但陈笛攒了很多豁免权,随手就能拿来使用。所以她就赢了。当然,尽管心疼陈笛,想让她多睡会儿,但一路有她陪着,贺扬开车去工地也平添许多干劲。这也是他们一直说的二十四小时不分开的一部分。

昌平的项目已经接近结构封顶,这是一座商办两用的大楼,是贺扬目前负责的项目中进展最快的一个。虽然依然只能隔着围栏看看,虽然贺扬戴着安全帽走进大楼,陈笛看不见他爬脚手架,但陈笛远远地看着这座二十多层高的大楼,不免开始心生敬意。陈笛是建筑行业的门外汉,但是这一年多,受到贺扬的熏陶,她也浅显地了解了一些建筑知识,知道其中的辛苦和不易。贺扬一直说,做基础很重要,地基非常关键,到了正负零阶段也很重要,主体部分建设自不用说,快要结构封顶了,那更是关键阶段。陈笛调侃他说,合着就没有不重要的阶段呗。贺扬说,那是,建筑关切到安全和质量,也关切到使用的体验,而且质量也是终生负责,所以对于他负责的每一个项目,睡觉时都不敢放松。也正是因为贺扬骨子里的责任心,陈笛越发觉得这个男人让她心里踏实,愿意合盘托付自己的情感。而且这一年,自己眼看着他连周末和节假日都为这些项目辛苦,奔波,一边心疼他,一边为看见了这座拔地而起的大厦而替他欣喜。

相比起来,想到自己的工作成果,陈笛就自惭形秽了。她做的是行业研究和咨询。近两年,中国在生物技术和生命健康领域不断有技术突破,国家也加大了对这个领域的支持和投入,不断有优秀的专业人才从海外回国,加入跨国公司的,支撑内资企业的,也有在资本的加持下自行创业的。受大环境的影响,陈笛单位的业务也越加繁忙,领导和小伙伴一个个都摩拳擦掌,以智力服务来支撑行业发展。陈笛做过的行业研究和咨询报告,有政府和机构组织委托的,也有企业和自然人委托的。但这些内容都关乎区域战略和同业竞争,陈笛无法把自己完成的报告作为成果展示给贺扬,甚至连内容都不能提,所以她的专业能力和敬业付出都不能像贺扬的每个建筑项目那样让贺扬看见。这点让陈笛有些意难平。虽然贺扬知道她每天在做什么,开会,见客户,讨论方案,项目申请、可研报告、撰写报告、项目答辩、交流演讲……贺扬也丝毫不怀疑陈笛的工作能力。但陈笛心里总有些遗憾,因为她拿不出来实体的东西与贺扬建设的大楼并驾齐驱,她多希望像少年时代一样,他们两人的名字被大院的家长和孩子们相提并论。

在陈笛深陷遐思之时,贺扬竟已走出了工地,回到了车上,发现了她的神色异常。

“宝贝,你怎么了?不舒服么?”贺扬摸着陈笛的额头说:“是不是太热了,你中暑了?”

陈笛抓住贺扬的手,幽幽地说:“看着哥哥的成就,我实在是自愧不如。”

贺扬笑了,说:“行业不同,专业不同么。我们盖的建筑不是给人住,就是给人工作、休闲娱乐的,那当然都得杵在哪,谁谁都能看见。不像你们的专业,那是相关高精尖技术吧,自然不能谁都随便看。”

贺扬居然一语击中要害,这让陈笛心生安慰的同时,也难免因被贺扬看中自己的小心思而略有尴尬。

贺扬貌似也发现了隐约的低气压,拧了拧陈笛的脸蛋说:“我们该今天的第二个行程了吧,我们去避避暑去,怎么样?那个地方也靠近今天的第三个行程。”

“第二个,第三个……”陈笛重复着贺扬的话,期待着贺扬把她带去下个地方。之前他们聊天时,陈笛向贺扬提过很多她向往的地方,然而良心相许之后,特别是这几次见面,每次来BJ,贺扬都把活动安排得非常完美,所以陈笛完全不用担心,她觉得去哪里都好。实际上,陈笛也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二十四小时相守,无论做什么都是甜蜜幸福的,哪怕是什么地方都不去,就在家里待着,一起做饭吃,甚至是吃饼干,泡方便面都好。不过她也担心,一旦在家,两个人又会激情难抑,一次一次沉浸于天地云雨。那样可怎么受得了,所以陈笛更倾向于出门游玩。现在贺扬要把她带去哪里呢?陈笛内心充满了好奇,也对后面的行程满怀期待。

贺扬发动了车,说:“宝贝,睡一会儿吧,一会儿咱们到了,吃饭也有胃口,下午也有精神游颐和园。”

“颐和园?”陈笛心里笑,贺扬居然没有沉住气,这么快就暴露了他的计划。

“怎么?不想去?以前一定去过了吧?”贺扬有点不好意思,好像自己用心选的地方不被认可。

“嗯,去过,大二暑假的时候途经BJ,中转的时候住了几天,去玩过颐和园,后来还带着越越去过一次,还有绍晖。”陈笛顿了顿又说:“你会不会失望,我已经去过颐和园了,不是解锁新地方了。”

贺扬立马说:“什么呀?我选颐和园,是因为那里是避暑的好去处,今天天气热,适合颐和园,我也没有想过那么多,不是每个地方都希望你之前没有去过,成为我们的首次纪念地。我也没有那么矫情,再说但凡来过BJ旅游的人,有几个不选颐和园呢?”

“对呀!谁还没有去过颐和园呢?再说颐和园这样的妙处,去多少次都不腻呢。”陈笛说。

贺扬开心极了,说“那必须的额,你都是夏天去的吧,颐和园每个季节景色都不相同,我们除了夏天去,春天、秋天和冬天也要去。可说定了,以后每个季节都要去颐和园。”

“一定!”陈笛说:“春天和秋天的颐和园我还想象不太出来,但是冬天的颐和园我可太喜欢了。我看到过雪后颐和园的照片,特别向往。”

时隔五年再走进颐和园,陈笛自是思绪万千。她的耳边还隐约听见越越的各种提问,为什么这个石舫是石头做的,不是木头做的?长廊为什么这么长,工人怎么建造出来的,在上面怎么画上图案?古代的皇帝真的走在玉带桥上么?是走路还是坐着轿子?苏州街上的人是不是古代穿越来的人?越越就像十万个为什么,绍晖一边给她们拍照,一边回答越越的问题,实在招架不住,陈笛再上阵。那时候一家三口在烈日炎炎之下游览,其乐融融的景象浮现在陈笛面前,而此刻他的身边是贺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