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是府君大人的教导有方。”韩亮的脸上难掩笑意。

“就不必跟我客套了,韩玄这小子立了大功。江夏的叛乱已被平息。还好这小子将勾结叛军的名单送的及时,否则南阳也免不了一场兵祸,韩玄当立首功啊!”刘焉抚须欣慰的大笑道。

“若不是府君大人指挥有方,迅速镇压了叛乱的苗头,有您在真是南阳百姓之福啊!”韩亮拍了个马屁道。

“有功者赏,有罪则罚,该赏赐他什么好呢?”刘焉想了想道:“这一个月来,他在随县名声极佳,百姓拥戴,那便让他先暂领随县县令吧!”

“但凭府君做主。”韩亮强忍着笑意道。

转眼便过了新年,冰雪逐渐消融。

除了新年的时候跟父亲回到义阳老家一趟,韩玄基本一直留在随县,很少在四处走动。

宛城,韩府。

“父亲,唤孩儿前来有何嘱咐?”

在大厅内韩玄有些紧张的询问道,低着头不敢去看上方的父亲。

“你已辞去了随县县令?”韩亮阴沉着脸问道。

“是的父亲,孩儿已经将印绶袍服交还于太守。”韩玄有些忐忑道。

当了半年的县太爷,他深刻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于是解释道:“孩儿最近听闻颍川名士水镜先生授徒讲学,孩儿便准备到颍川去求学。”

“水镜先生……”韩亮沉吟片刻,说道:“玄儿,要是想增长学问,我可以为你引荐在洛阳的大儒郑玄,看在我的薄面上想必会对你关照一二。”

“父亲,孩儿想要在游学一番增长见闻,短时间内并不想进入洛阳。”韩玄委婉地拒绝道。

倒不是韩玄不想去大儒郑玄那学习,要知道能够拜一名大儒为师,其背后隐藏的政治资源有多么恐怖。

如果不是韩玄知道未来四百年大汉朝已经走到末路,即便是父亲不提,他也会挤破脑袋也要往洛阳里钻。

义阳韩氏虽然在南阳郡有些知名度,但相比于洛阳袁氏四世三公,仅仅只能算是二流世族,根本上不了台面。

而韩氏一族想要继续发展壮大,挤进一流世家,就必须追求仕途,入朝为官,在朝堂中发展。

而他之所以放弃,是因为他知道水镜先生未来的弟子都有谁,那可是徐庶、庞统、诸葛亮……

这三个人随便拿出一个都是顶尖谋士,若是与之交好,甚至吸引到其中一人投奔。韩玄完全有资格能在乱世中偏安一隅,图谋天下,这又怎能够让他忍得住。

“玄儿你从小就有主见,既然你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父自然全力支持。”韩亮没有因为自己长子擅自行动而愤怒,而是问道:“玄儿何时动身,前往颍川求学?”

“定在四月初旬!”韩玄心底一松,回答道。

“你祖父从郦西山隐居归来,游学前你先回义阳一趟。”韩亮抚了抚须说道。

“祖父他回来了!”韩玄有些惊讶地说道。

韩玄的祖父名叫韩嵩,字德高,南阳名士。

从小勤奋好学,虽然那时韩氏还很贫穷,即便如此也不改其志。

年轻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辞劳苦,孜孜求道,并熟读五经,终于有了一定的经学造诣。

到了而立之年,他拒绝朝廷征召,与数名好友隐居在郦西山中,一直潜心专研经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