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1959年冬,京城内红星街道的一处四合院门前,秦风云肩挎着一个军绿色的“解放包”,包赫然印着一颗红色五角星,旁边写着“努力学习,日日进步”。

他身穿一件补丁斑驳的蓝色棉袄,下搭一条明显短了一截、露出脚踝的旧棉裤,裤子里填充了不少棉花,黑布面料已经磨得泛白。尽管如此,身高一米八、浓眉大眼、双眼皮出众的他,仍是这个四合院里最为出众的年轻人,论相貌,这一代的年轻人无人能及。

秦风云住在后院的一户寻常人家,分得三间房,这些房子是因父亲秦建军曾为红军团长而获得的分配。秦建军在50年代跨过鸭绿江,从此音信全无,虽未被列入烈士名单,却也有传言称其被俘至美国,过了安逸生活。

母亲秦甜甜是个朴实的农村妇女,战火纷飞中与秦建军相识相爱,并诞下了秦风云,这个名字还是出自刘老元帅之手,其中颇有一段缘分。

深知文化匮乏之苦的秦甜甜,坚持让儿子接受教育,即使秦风云对学习兴趣不大,也硬是供他读到了中专毕业。

一个月前,秦风云在学校与人发生冲突,头部遭受重击,不幸离世。当他再次睁开眼睛,却是借尸还魂,与同名同姓的秦风云共享了生命。

在融合记忆之后,秦风云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在四合院拥有房产,要知道,在当今时代,北京的四合院价值连城,哪怕只是一套,也能轻松价值千万。

然而,坏消息紧随而来——现在是粮食短缺的1959年,各家各户都过得捉襟见肘,一日只能勉强吃两顿饭,早晚各一顿。

幸运的是,母亲秦甜甜在街道办事处工作,每月能挣得三十八块钱工资,相当于二级工待遇。虽然生活艰辛,母子俩仍在这困难时期相互扶持,坚韧度日。

起初,他颇有些不适应这全新的时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接受并决定在这个正处在欣欣向荣的新龙国、逐步崛起的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记。深圳的马哥、杭州的马爸爸,小子我在此先道个歉,历史虽会稳健前行,却不会重复旧路,而知晓未来的我,绝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番梳理后,秦风云意识到自己穿越到了《情满四合院》的世界,只是时间似乎提前了,贾东旭和秦淮如尚未结为连理,何大清也还未与寡妇私奔而去……

下午接近五点,秦风云满心失落地从学校归来,手中紧握着一张分配通知书,面赫然写着被分派到轧钢厂做学徒工。按理说,以他中专毕业的身份,本应进入采购科工作,而不是去轧钢厂。

然而今年中专毕业生众多,大多都被下放到农村插队,他能留在北京并在轧钢厂谋得一席之地,已是托了母亲的福分,哪还敢奢望进采购科呢?

秦风云刚踏入院门,便听见住在中院的老妇人正在大声吵嚷,这位老太婆是贾家媳妇贾张氏,出了名的霸道强硬,撒泼耍赖无人能敌,一般人都不愿与她争执。

“秦媒婆,早些年我家东旭没工作的时候你不来提亲,现在大家日子都过得紧巴,你倒好,巴巴地门来了!”

“我看你是看我家东旭在轧钢厂当了铁饭碗的学徒工,每个月有那十五块钱工资,就以为我们贾家日子好过了,你能从中捞点好处吧?”

“我明告诉你,你说的这门亲事我不同意!一个农村丫头还要五块钱彩礼?”

“现在哪家的日子都不宽裕,她要是真想嫁到我们贾家,人来就行了,别的东西甭想。”

贾张氏倚在门口,左手叉腰右手扶门框,唾沫星子横飞,洋洋自得地宣示着自己的要求。

秦媒婆瞪了贾张氏一眼,心中暗忖,瞧你现在养得肥肥胖胖的,天天吃炸酱面也能长一身肉,果然没心没肺的人吃什么都能长膘。

全然不顾秦媒婆的脸色,贾张氏继续嚷嚷:“我家东旭年纪也到了,农村丫头就农村丫头吧,我们贾家不挑。不过我们家可不给彩礼,也不买缝纫机、自行车,你觉得行就把人带来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