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拉满了料先回去了,四人肩背手提,满载而归。

杨母背着背篓,显眼的肉类和香料都装在背篓里,连卿他们提着布料。

这些东西花去了二十多两,其中香料占了一大半,真是古代奢侈品啊!

回到家,先把大骨头炖上,昨天炖的鸡汤还有半锅,等会放到大骨头汤里一起炖。杨母揽下了处理猪下水的活。按照连卿说的,先用清水冲洗,杨家院子里有小水井,用水方便。洗完后用面粉和生碱搓洗,洗着的功夫,小蕙已经烧好了水,洗好的猪下水焯水,再用淡盐水和醋浸泡。

处理好的猪下水,一点异味都没有。

杨絮被连卿安排用白色的细棉布缝了个小布包,把香料装进去,用热水泡着。

四个女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高汤得炖一会儿,猪下水中午是吃不上了。连卿配好了菜,开始做菜。杨母拿碗舀了一碗大米出来蒸米饭,红烧肉都做了,就奢侈一把!

连卿是北方人,用的是北方的方法做红烧肉。五花三层的肉切成块,先焯水,把肉捞出控水的功夫再炒糖色,把控好水的肉放入锅里煸炒,小蕙烧火很有水平,火候掌握得刚刚好。小火慢煸,慢慢煸出油,煸的焦黄。虽然这时候的人都喜欢吃点肥的,但是连卿还是不习惯吃得太腻。把肉里的油脂多煸出来一些,烹入黄酒,这味儿,可比料酒香多了!

倒入酱油,加水,放入葱、姜和香料包开始炖煮,炖一会儿再放土豆和干豆角,毕竟,单纯炖肉太浪费了!

入乡得随俗。

红烧肉出锅后,汤汁盛出来留着,炖啥啥香。

连卿又炒了个醋溜白菜,放了干红辣椒,酸辣开胃,一个炝拌菠菜,加上买回来的烧鸡和酱牛肉,过年也不过如此了。

早晨去县城的时候就和杨承礼说了,中午让爷俩回家吃饭。主家省了一顿午饭,便给杨正道提了一小坛子酒,不过下午还要做工,木工是精细活儿,爷俩就都没喝酒。

正好晚上有卤猪下水,晚上回来就着卤味喝正好。

一家人刚坐上饭桌,嘴快的杨絮便说了连卿挣了六十两银子的事。杨正道笑着点了点头,毫不意外。杨承礼惊得嘴里的饭差点掉出来。

“六十两?!几张纸就能卖六十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