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间堂屋应该就是这家人的客厅了,屋子的东北角贴墙放了一张香案。

香案靠里的位置摆着几个老人的遗像,遗像前香炉供品一样都不少。

而堂屋正中摆了一张八仙桌,老人招呼着齐鸣和小龙在桌边坐下休息后,便拿出钥匙打开了左侧的房门,走了进去,没一会儿一阵兮兮簌簌的翻动声就从里面传了出来。

斑驳的墙壁,陈旧的摆设,整间屋子唯一的电器就是头顶的白炽灯和香案上那两盏插电的蜡烛。

齐鸣也是农村出来的,但十多年前起,村里的壮劳力都会出门打工,没过几年家家都盖起了二层的小楼。

他很难想象,京城的郊区居然还会有这样破落的农家小院。

也就三五分钟的功夫,老人抱着两团厚厚的报纸走了出来,放到了桌上,而后她才扶着桌沿坐下,期待的道

“就剩这两件了,一件我看着最漂亮,一件看着年代最老,而且也没有磕着碰着的痕迹,就给藏了起来。你给看看吧,看能值多少钱。

齐鸣拿起其中一个较大的东西,笑着道:

“你这包东西的报纸都黄成这样,里头的东西一定是有年头的了,这东西肯定差不了。”

揭开里三层外三层的报纸,里头的是件茶壶。

“这东西好漂亮。

坐在一旁的小龙难得的插了个嘴,赞叹了一声。

听到有人称赞她的东西,老人也是高兴的笑出了声。

“呵呵,我家老头子在世的时候,也去市场上摆摊倒腾过一阵,这件是里头画的最好看的,我就给藏了起来。“

齐鸣虽然也是笑恭维了两句,但却在心底失望的叹了口气。

老人家显然不懂什么是古玩,这好看有时候真不能当饭吃。

这种瓷器是中国特有的外销瓷,俗称满大人瓷。

满大人,现在的华人都把这称呼当成是对华裔甚至是特指华夏人的,一种歧视。前两年因为一部漫威电影,这个称呼在国内被吵的沸沸扬扬。

但其实,这词语最早在出现在西方的时候,是带着赞美和憧憬的,完全没有一点歧视的意思。

康熙年间,清朝开放部分港口用作对外贸易,当时来华的西方人,登陆后就必须拜见当地的官员。

当他们见到清朝的官员们互相称呼对方为大人后,便把穿戴官服打扮的人都称作满大人。

后来,为了满足西方人对神秘东方国度的好奇和向往,欧洲的商人定制了一批绘画了清朝人物装束的瓷器,这种瓷器,就被称作满大人瓷。

满大人瓷为了迎合欧美人,有着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的特点。西方有喝下午茶的习惯,18世纪时期,用满大人瓷器喝咖啡或下午茶,一度成为欧洲贵族间的一种潮流。

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之后。因为清朝是战败方,自然也就失去了西方人的推崇。

齐鸣手上这把茶壶,整体满绘人物风景图纹,壶身主体绘画庭院人物休憩图,人物身穿满服,面容神色却酷似洋人;壶把和壶口被做成树枝的样式,完美契合广彩“式多奇巧”的特点。

无需望气术验证,齐鸣都能断定,这就是一件标准的嘉庆年间的出口外销瓷。

这种瓷器,国内并不流行,而且作为外销瓷,数量也很大。

这几年倒是有不少满大人瓷,被回流,但因为不符合国人的审美,市场表现很差,哪怕是上拍,成交价也就几千上万的样子,跟六七十年代的创汇期瓷器差不多价。

“大娘,我再看看这个。”

放下广彩茶壶,齐鸣拆开了另一件。

一层层的打开后里面是个玉琮。

所谓玉琮,就是一种外方内圆,寓意天圆地方的筒状形玉器。是华夏最早的一种礼器,在礼制成熟的周朝,就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说法。

这件黄玉小琮,齐鸣一入手就有阵阵的凉意传入身体,这确实是个老物件,看形制和表面的包浆,应该是到汉了。

只可惜,玉琮的价值主要看三样,一是大小,二看纹饰,三看玉质。

手上这件,三样里一样没占,放到潘家园的地摊上,顶多在5千左右。

鉴定完毕,玉琮被齐鸣轻轻放下,落在桌上时,发出了噔的一声轻响。

老人的手紧捏着衣角,既紧张又期待的问道“怎么样?小伙子,这两件能值多少?”

要是按照鉴定的来定价,加起来也就1万出头的样子,但齐鸣打定了主意帮帮这对祖孙,自然是要往高里说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