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
冀州州府。
韩靖正在和冀州的治中从事李历坐在一起商讨事务。
如今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韩靖已经在冀州官场建立起来了一定的威信。而作为铁杆心腹的李历,也更愿意听取韩靖的意见和建议。
韩靖对李历说道:“治中,察举制弊端颇多。民间有云:举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如此下去,岂能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底层的寒门子弟,什么时候才有出人头地的时候?”
李历很有同感地说道:“我和闵伯典、耿文威等人都是出身于底层,但是如果没有使君的提携,现在我别说这冀州的治中从事了,恐怕连个县令都做不上!”
底层的人如果想要出头,除非天下大乱,否则就只能等着机缘巧合之下被某个大人物看重,给个机会才行。
闵纯可是深有体会的。
韩靖说道:“所以啊,我就想着咱们能不能把察举制的分量减弱,而把当年世宗武皇帝设计的考试制度给发扬光大。”
“无论什么出身,只要是我大汉子民,经过正规的考试流程选拔出来的,就可以放心使用。”
汉武帝时期在秦始皇“金章玉碟”考试的基础上设立了举、乡、校的三级选拔考试制度。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考试选拔制度成为了陪衬,而察举制,尤其是世家大族垄断的察举制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流。
韩靖将来如果真有一天要跟袁绍开战,冀州的世家大族有可能倒戈相向。所以韩靖要赶紧想办法先把底层人才给抓到手里再说。
而如果韩靖真的打跑了袁绍、坐稳了冀州,将来争霸天下之时,就更要削弱世家大族的影响力了。因为那会影响到他对于权力的绝对掌控。
所以韩靖就趁着现在这个时候,先跟李历这个底层出身的心腹交流一下。
李历对韩靖的这个建议很吃惊:“公子如果真能推广下去,这的确是流芳百世的良策。”
“然而,如今大汉都是以察举制为主。上有朝廷压制,下有世家大族阻挠,只怕公子……”
在李历等人的认知之中,除非出现一个汉武大帝那样子的君主,再或者天下大乱,否则这事儿成不了。
世家大族盘根错节,朝廷现在混乱不堪,谁还有心思搞科举制度?
韩靖微微一笑。
强力的君主暂时没有,但是天下大乱这个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了。
到时候各方诸侯混战,对于人才的招揽也都是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韩靖能够率先发出“唯才是举”的口号,对于出身低的人才的吸引力可是很高的。至少在面对袁绍的拉拢的时候,这些人才不会无脑跟风。
李历如今对于韩靖的才能已经有了深刻认识。
论武,用几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就打赢了管亥。
论文,现在对于选拔人才也有这么深远的见识。
“使君好福气啊,能有公子这样的继承人!”
李历心中感叹不已。
正在两人越说越投机的时候,门口突然有人说道:“我儿和治中关系如此融洽,吾心甚慰啊!”
李历听到这个声音,激动地一下子站了起来。
韩靖也站了起来。
这是韩馥的声音。
韩馥从门外现出身来,身后跟着荀谌、辛评两个谋臣。
韩靖、李历上前行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