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九年,四月下旬,谷雨。
大周,龙京府。
春风和煦,空气十分湿润,让人十分清爽。
渭水静静流入城中,午末的余辉穿过桥洞,让岸边的杨柳绿意盎然。
喧闹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流走动,也有不少乞丐靠墙闭着眼睛歇息。
一只黑嘴白毛的鸟儿穿过厚重古旧的城墙,立在闹巷中一栋飞檐翘角的楼顶,俯瞰着路边一位手持书卷,认真看书的儒衫青年。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有道理是有道理,不过论语我都读第九十九遍了,这第几年才能中举?”
儒衫青年忍不住抱怨着。
这青年相貌看着十分俊逸,剑眉如墨,眼睛有神,很是明亮,无簪无巾,长发被黑绳束起,额发打理的一丝不苟,就是衣服寒碜了些,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陈旧儒衫,身子骨略显单薄。
“杨秀才,杨秀才!”
一名羊辫孩童背着黑檀书箱,从街道上小跑而来,站在儒衫青年的摊位前。
“放学了还是逃课了?”
儒衫青年放下书,伸了个懒腰,反手敲了敲自己僵直的背,好笑道。
“嘿嘿,这次我可没早退,杨牧,我又来麻烦你了。”
羊辫孩童不好意思吐了吐舌头,然后鬼鬼祟祟的盯了一眼周围,将一沓经文丢给了他,压低声音说道:“二十遍三字经,单面抄,字迹相仿,夫子明早就要,银钱明天发了我就给你,加急!”
杨牧收下经文,扫了一眼,翻了几页,答应道:“行了小意思,老顾客了都。”
“行,我明早来找你,先走了,我姨娘喊我回家吃饭了!”
杨牧哭笑不得,将经文丢进包裹,继续拿起书看了起来,边看边读。
“书信怎么收费?”
没过一会儿,路边再次传来洪亮如雷的声音。
杨牧抬眼,发现是一名路过的大汉,行头干练,头戴斗笠,劲装长袍带有特定的标志,明显是某个镖局武馆的统一服饰,乃是一介武夫。
眼见终于来了正经生意,他微微一笑,流利答道:
“专业执笔,诚信买卖,百字十文,满二百字送五十字。”
镖师大汉正视杨牧,端详了一番他的长相,暗道此人倒是生的一副好相貌,而后微微一笑:
“杨牧是吧,是别人推荐我来的,说你这里代笔书信实惠,字迹美观,为人不错,我以后常来,能不能便宜点,百字六文。”
“六文...大哥,我研墨和用纸也是要钱的哇。”
杨牧嘴角愈发的苦涩,只觉生意难做。
对方直接把价格砍了快一半,换作是谁都吃不消啊。
“十文?有些贵了吧,那我再考虑考虑。”
镖师嘀咕一句,转头就要走。
“这位客官,你先别着急走,我这呢,除了代笔书信,还会附送一些其他服务,供你选择,你看如何?”
“不管怎样呢,都不会让你亏。”
杨牧认真的介绍。
如果他再不开张,连房租都要交不起了。
这镖师饶有兴致道:“哦?那你说说,你还有哪些服务?”
杨牧伸出食指数道:“代写书信,题字门联,装裱字画,占卜看相、私塾家教......”
“你居然会这么多东西?”
镖师有些吃惊,诧异道。
“人在江湖飘,技多不压身嘛。”
杨牧不失礼貌一笑。
“我家中恰逢乔迁,正好缺了一幅得体的字画。”镖师略微思忖道。
“不如这样,我替你写一副字,再便宜个两文,算百字八文,你看如何?”杨牧轻声询问意见。
镖师想了想,自己这算是一举两得,还是挺赚的,于是就答应了。
“行,我说你写。”
杨牧提笔沾墨,点了点头。
笔墨纸砚早已备好,只管写就成。
他边听边写,过了一会儿,一张乌亮的书信写好了,晾干之后封装好,用火漆封上。
随后,杨牧铺砚平纸,眼神极为认真,开始动笔题字。
笔走龙蛇,力透纸背,一张赏心悦目的大字浮现在白纸之上。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镖师举起字,细细念叨,越念越觉得顺嘴,眼前一亮,抬起头问道: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杨牧耐心解释:“它的意思是,即使是再有雄心的人也会心怀温柔,表示做人处世细腻,为人刚柔并济。”
镖师爽朗一笑,满意的点点头:
“哈哈哈,不错不错,我认的字虽不多,但你写的确实不错,蛮工整,够漂亮,比东桥那些个书生好多了,而且还有寓意。”
“谢谢夸奖。”
杨牧微笑点头。
大汉满意的付了钱,揣着信,卷起字画,扬长而去。
杨牧掂量了手里的半吊铜板,抬头看了一眼天色,喃喃道:
“再不收摊,府上的馒头就抢不到了,可今天挣的钱,也交不上房租啊。”
他把书卷收了起来,东西用布袋裹起,抗在肩上,然后离开了街道角落。
还没走几步,就看到不远处桥洞下方的草坪上,簇拥着大量的人群。
杨牧好奇的上前几步,听到来往路人叽叽喳喳的议论着:
“又有书生跳河了?”
“是啊,今日放榜了,应该是受不了压力吧。”
“也不奇怪,每天的这个时候,都有想不开的落榜书生投河自尽,都是可怜人。”
杨牧看到河中被捞出溺死苍白的书生尸体,神情陷入了恍惚之中。
仿佛又回到了一个月之前。
他是穿越来的。
来到这个世界同名同姓的杨牧身上。
经过一个月的生活和观察,自己也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他发现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
如今他所在的地方,是中土神洲五大王朝之一的大周王朝,是一个类似于唐宋的朝代,这里是大周帝都——龙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