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致远拿着街道给办的这两个证明,又去粮食局在本区的管理所办理了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又骑车去指定的粮站把他本月的口粮和油领回来。
粮站就是根据这个供应证来发粮票的,具体到米面粮的比例,在领取粮票的时候,粮站职工的账本都有详细的记录。
萧致远的口粮是三十斤,油一斤半,他娶了一些,剩下的换成粮票了,把东西放在自行车的后架,走到没人的地方,收进空间里了。
办理这几样手续倒不用像他原来那样,还得排队叫号,只是这交通方式有点落后,时间都耽搁在路了。
萧致远看看天色,不能再骑着老李的自行车去看他分配的房子了,人老李也要下班回家了。
萧致远直接骑回轧钢厂,行驶在这个与原世相差甚远的京城大街。
进城后有一些地方被拆掉了,但是现在,老京城的城墙和城门还在,只是个别地方,为了交通方便,会在城门边的城墙开个豁口。
去第三轧钢厂的路就是这样,东直门边就有一个大豁口,正对着厂子。
东直门最早建于元代,明代的时候又进行了改建。元时称为崇仁门,明代洪武时期才称作东直门。这个城门是专门走砖瓦和木材车的。明清时砖窑大部分都设在东直门外,由南方经过通惠河和坝河运来的货物,从这里进入的以木材居多,所以当年东直门内有很多木材加工厂。
可以以后就见不着了,这让萧致远升起一个想法,等回到二三年,买一个专业一点的相机,把这些还没有消失的建筑拍下来,也算是保留了一份影像资料吧。
回到后勤处,把车钥匙交给李主任,这个李主任叫李大栓,很早就跟着李副厂长干,明知道他才能不行,还是被提拨到这个位置了。
李大栓问了萧致远的情况,知道就剩下住处还没去了,想了想说,那个九十五号院里大部分都是咱们厂的工人,对了,那个傻柱就住在那个院里。
李大栓把傻柱叫过来,让他一会儿下班后带着萧致远回去,萧致远现在就住他们院里了。傻柱笑着说,没问题,保证招待好萧致远。
工厂下工的铃声荡漾在刚刚送走自然瘟神的初夏傍晚,回城那条笔直的大街,犹如蚂蚁搬家般的密密麻麻的人群,身体透露着疲惫,脸却洋溢着激情。
偶尔还有几辆自行车或快或慢地驶过,步行的人们眼里流露着藏不住的羡慕。安静了一天的四合院和大杂院,也随着这些下工的人开始热闹起来。
傻柱手里拎着一个饭盒,带着萧致远步行回到了四合院。
老话说:“门楼矮小居穷人,三进院落住豪绅。”这四合院以前的主人,不是二品以官员,就是有背景的豪绅。也就赶这一段特殊时期,才轮到了工人居住。
“敞亮吧?咱这四合院是街道的模范四合院,这户住的咱院里的三大爷,阎埠贵阎老扣,这家伙过年给孩子的瓜子和花生都是论个数的。不过他不在咱们厂班,是学校的一个老师,其他几户都是咱们厂的职工。”
傻柱一进前院,就给萧致远介绍了,在他嘴里也说不出阎埠贵什么好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