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一84.2,选项二15.8。

选项一

和林温教授、楚怀仁一起,在祠堂旁的树林里过夜

真的要留下来吗?

郑灼看了一眼投票,大比分让他头皮发麻。

他隐隐觉得这附近气氛诡异,肯定要发生什么不妙的事。但同时心里也明白:他此番前来,就是为了把楚怀仁带出去。保证目标人物的顺利脱离才是第一要务。

“我也留下。”

他最后说。

在和教授、楚怀仁、郑灼三人道别后,何同学和王同学离开了。

天就要黑了。然而,教授和楚怀仁仍狂热地投入考古工作之中,别说搭露营地了,甚至没有停下来进食和饮水。

在多次提醒都只能得到“等一下就去”的回复后,郑灼放弃了。他一个人握着牵引绳回到岸边,又挑选了地势较高的树林进行帐篷的搭建工作。

他没有任何野外求生的经历。好在,鉴定技能帮助他确认了土壤的情况,又帮助他辨识出帐篷各部件应该如何铆接。

“”

郑灼沉默地搭了许久帐篷。随着太阳完全落下,他生起了露营用的篝火。

期间,郑灼好几次都以为教授们要回来了他隐约感觉到视线,有一次,甚至听见浸湿的脚踩在沙滩上的声音。

但每当他转过去时,又什么都没看到。

“我也太神经过敏了吧。”

即便一直告诉自己“这是在潜意识之中”,深夜在野外独处仍令郑灼感到紧张。他用无线电对讲机同教授和楚怀仁沟通,得到的答复永远是:“再过一会就回去了”。

“算了。”

看这架势,他们大概要熬到很晚。郑灼决定先行睡下。

不知过了多久,朦胧中,他感觉有人拉开了帐篷。咸腥的海风吹到脸上,郑灼感觉到有湿哒哒的东西进入了帐篷。

教授和楚怀仁终于回来了啊。

郑灼这么想着,意识再次沉入黑暗。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郑灼发现身边的两个睡袋保持着打开的状态,随意丢在旁边。看起来,天还没有亮,教授和楚怀仁又去现场了。

郑灼也从睡袋里爬出来。帐篷的地面上都是海水和沙砾,又黏又潮。

“至少把鞋和外衣裤放在帐篷外边吧”

沉迷科考的人也太可怕了。郑灼小声说着穿好行装,再次前往祠堂。

他是最后一个到的。今天,何同学和王同学接替了看管发电机和缆线的工作,来到现场的换成了沈同学和薛颖。

郑灼又欣赏了一遍专业人士对精彩考古发现的喜悦之情。他说着“借过、借过”挤过两人身边,发现通道的地面上拉有长长的缆线。

“我让他们把小当量起重机带进来了。”

带着重重黑眼圈的楚怀仁从旁边走过,说。

“昨晚,教授发现深处还有一处疑似因地质变动挤压而变得过于狭窄的入口。我们用无线电对讲机叫他们今天把起重设备也弄进来了。”

“那玩意还蛮难背的。幸好只有一小段路。”

沈同学在后面笑道。

“欸”

郑灼看了看在通道深处小心操作起重机的教授,又看了看楚怀仁。

“你们昨天睡了几个小时?”

“我想想两点回去的,六点起来应该有四个小时吧?”

“呜哇。”

“四个小时都太多了。如果人可以不睡觉就好了。”

“好好好”

已经完全说不通了。郑灼转过头。

然而这时,他却意外发现沈同学和薛颖的眼睛下面,也有着黑眼圈。

“你们怎么也没睡好?”

他问道。

“嗨!别提了。”沈同学没好气地说,“昨天晚上风太大了!船舱里全是风声,呜呜直响,吵死了!根本睡不好比在海上还夸张!”

风?

郑灼有些疑惑。

他晚上可是睡在海边小树林中的帐篷里!他怎么没有觉得风大?

难道说,他所在的位置是背风处,而科考船正好停在了风口?

差别能有这么大吗。

郑灼问了擅长气象学的沈同学。不过,他也不是特别明白,只能把这解释为岛体特殊轮廓导致的现象。

这天的晚些时候,林温教授那里有了新发现。在成功使用重型设备打开一条长满青苔的裂缝后,他在里面发现了一座龛。

龛的内部没有供奉塑像,而是绘着三个间隔排列的小点。

“这是!”

教授打开他随身携带的行李箱正是水手曹阳先前帮他搬运的那个。他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块陶片:陶片的上面画着一模一样的图形。

“几年前,在附近海岸线科考发现这块陶片时,我就坚信洋流一定是把它从这片海域带来的!”

林温教授激动地说道。

“果然如此而且你们看!”

他用手指向那座龛。龛内描绘的小点比陶片上大得多,也清晰得多。每个小点不是普通的圆形。而是具有不规则的外轮廓。

“最下面!”教授示意大家看最下面的小点,“最下面这个点的轮廓,和卫星图上显示的这座岛的轮廓完全一致!而龛的外轮廓你们发现了吗?就是距离最近的海岸线啊!”

“这说明还有两座被相同文明发现过的岛,我们还没有找到!我早就这样猜测了现在终于得到了证实!”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