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辛邑。

辛又站在烽火台之上。

烽火台里还有狼烟熄灭后的余温。

在辛邑所处高台的边缘,男人和女人们,正赶着羊群和牛群,排成一列一列在山头中行走。

牛角和羊角之上,绑着一根根长长的树干,树干的尽头全部都是火把。

远远看去,像是一个个士兵打着火把,在山林之中行走。

辛邑所有的人都出动了,加上牛、羊这些牲畜,一共两千多只火把,来回的在少林之间走动。

站在烽火台上的辛又,此时手心捏了一把汗。

这也是他以前上学的时候,为了写论文,在某处地方志中看到的乡民吓退土匪的办法。

那时候可没有红外线望远镜,只靠着肉眼观察,确实只能看到山上人影晃动,火光通明。

辛又自信,在春秋时代,应该还没有这样的战术。

果然,狼烟点燃之后好几个时辰,戎人都没有动静。

“差不多了。”

看了看时间,已经到了后半夜。

辛又让所有人回乡校睡觉,只留下了五百名战士。

这是为了防止戎人突然袭击。

无论如何,已经安稳过了半夜。

只要熬到了天亮,浦邑的兵就会增援过来。

到时候辛邑至少不会被戎人洗劫一空了。

“君子之谋,果然神奇,那些戎人一定是被吓住了。”

樊米不由得感慨。

这样的手段,樊米闻所未闻。

他也曾经作为周王室的兵卒上过战场,可是那样的战场大多都是战车拉开,相互比试武力。

用这样的手段退兵,樊米从未见过。

只是听闻在南方楚国、北方晋国和戎狄之人作战时,经常用一些“无德”的手段。

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手段还是有用的。

也难怪晋国和楚国那样的强大。

郤至见楚子必下车,虽是美谈,可是作为一名军人,他是不称职的。

跟那位“到戟救人”的宋国人狂狡,如出一辙。

樊米是真正上过战场的,他知道胜利有多么的来之不易。

能用计策,不浪费自己的一兵一卒,就让戎人退兵,这种本事是他自己没有的。

不单单樊米,一些国人也开始留意到辛又。

这个书呆子邑大夫,怎么一夜之间开窍了呢?

如果这一次真的能顺利等来援军,那么邑大夫的功劳自然是第一位的!

“邑大夫,我看那些戎人不敢来了。”尹荣道:“我们还需要守在这里吗?”

“等到明天一早,戎人就会发现我们的伎俩,如果那时候浦邑的人还没有来,我们还是得和他们一战。”辛又紧锁的眉头,并没有松开:“还是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在援军的身上,我让你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了吗?”

“好了,牛车、装水的器皿、还有各种重物,都已经堆在路边了。”

“好,我们现在就去备战吧。”

后半夜开始,辛又又在辛邑的边缘,加固了几道工事。

首先他将辛邑的干草全部集中在了一起,浸泡在了油缸当中。

天黑的时候,辛又找了一些手脚麻利的,从下往上,用这些浸满油的干草铺在了那条唯一的道路上。

下山的路,被铺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路,则早就被尹荣带人处理过。

各种坑坑洼洼,还有大量的水都浇灌在了路上,那条路变得湿滑无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