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华元良是不看好,刘浪一年时间,在《细胞》发表十篇论文的。

这是有原因的。

《细胞》作为生物学最顶级的期刊之一,在面发表论文的难度有多大,只是专业内的人才知道。

华元良领导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十几个课题组。

这十几个课题组,去年一年在《细胞》发表的论文,也不过三篇,而且,其中一篇还是发在了副刊。

换句话说,即便把整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部成果,都给刘浪一个人,离一年十篇也还差得远。

但不看好归不看好,这并不影响华元良对刘浪的观感。

在他来看,天朝的学术界,缺的就是刘浪这种亮剑精神。

整天觉得国外的学术牛逼,科技牛逼,气势就输了,你还怎么赶超?

所以,华元良一直秉承着一种理念,那就是管他能不能打赢,先打了再说。

而刘浪无疑将这种理念付诸了实践。

“华教授说得对,不管输赢,尽最大努力就好。”

刘浪点点头,说道。

华元良能这么说,证明他是一个务实的人。

如果华元良也跟诸多网友一样无脑吹,刘浪反而会看低华元良,因为,那不是做科学的态度。

“小欧,你去实验室吧,我要跟刘浪单独谈谈。”

简单地寒暄过后,华元良支开了欧俊生。

待欧俊生离开,华元良关办公室的门。

“刘浪,你说你已经自学完了本科阶段的全部课程,但具体掌握到什么程度,我还不知道,所以,我得先考考你,这决定了你进入实验室后,在什么位置。”

让刘浪再办公桌对面坐下之后,华元良说道。

“华教授,您出题了吧!”

考试是刘浪最擅长的项目,特别是那种,已经把该复制粘贴的,全部复制粘贴好的考试。

不考满分都对不起超级计算机系统。

“那就先从分子生物学开始吧!”

华元良想了想,说道:“谈谈你对蛋白质转运机制的理解。”

“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绝大部分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合成的(线粒体合成极少),由于各个部位所需蛋白质分子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各不相同,在进化过程中每种蛋白质都形成一个独特的地址签……”

未作过多思考,刘浪当即作答。

“好,说得好。”

待刘浪讲完,华元良满意地点点头。

做科研,最忌讳的就是生搬硬套。

刘浪的回答,并不局限于课本,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对于一个从未进过实验室的人来说,这点尤为可贵。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