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川的说法。古冬儿和叔婶在城南一处外民街上做买卖。
所谓外民街,就是居民大多以非京师人为主。这里鱼龙混杂,治安比起其他城区来说,要相对差些。
“就在前面。”
隔得老远,朱兴就看到古冬儿在一辆木板车前忙碌。
“前面那个小女孩就是古冬儿吗?”朱厚照视力不错,距离如此之远都能看清古冬儿的样貌,“诶?她不是应该和自家叔婶在一起吗?怎么她这么白,他家叔婶却那么黑?”
“回公子。”胡默刀难得说话,“想必他们不是亲叔叔和婶婶。流民逃难,一路上会相互帮扶。日子久了,自然会成为亲人。”
“唉。在朝堂上,我与那些大臣相处也不下十年。天天勾心斗角,没一刻安宁。大家都恨不得直接掐死对方。比起古冬儿这些流民来,这帮大臣简直差了太多。幸好……”
朱厚照扫了朱兴三人一眼,接着说:“还有你们在我身边。我倒不至于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说那么伤感干嘛?”朱兴带头往前,“走。吃糍粑转换下心情。”
糍粑这东西看似挺常见的,但要做起来极度费功夫。
至少要走7道工序。
一开始的用水泡糯米和蒸熟糯米就要花近一个时辰的时间(约莫两小时)。
接下来还有最累的环节,那就是趁着糯米是热的赶紧把糯米捣细。
以前在农村打糍粑是用两根打竹棒两个人不停地捣,直到捣成看不见一点米粒就可以了。
一般吃糍粑都是在端午节,中秋节。一年也打不了几次糍粑。而且糯米的量也不算太大,人的身体还算吃得消。
但古冬儿的叔婶可不一样。他们是专门做糍粑生意的,一天起码要打百多号人的糯米量。而且还要天天打。
老远看过去,这两位累得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幸亏有古冬儿再一旁帮忙照顾摊位,才能让两位长辈有喘息之机。
这还不算完。
后面的打糍粑,煎糍粑,可都不是什么轻松的活。
整套工序下来,光准备时间就要两三个时辰。
所以做这种餐饮的,都是起早贪黑,燃烧生命的主。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准备,不然早上高峰期就没东西可卖。
“真难吃!”
“算了,还是丢了吧。就当这两文钱喂狗了。”
“再吃下去我都快吐了,走走走……”
刚走近糍粑串摊位,朱兴就听到食客的抱怨。
更有甚者,直接将古冬儿叔婶精心准备的糍粑串丢在地上,任凭过路人踩踏。
心血被糟蹋,任谁都不会好受。
古冬儿叔婶只能坐在一旁叹气。
东西不被人认可,也不能冲过去硬要别人吃。
心里虽然难受,古冬儿还是悄悄地捡起地上的糍粑串,放到摊位后面的布包里。
“洗洗还能吃。刚好庙里的食物不多了。”
“好啊。你居然把掉地上的拿去卖!”
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古冬儿心里一紧,差点又把糍粑串掉在地上。
“客官别误会。我只是怕浪费,收起来带回去……”
抬头一看,朱兴笑嘻嘻地盯着自己。
长时间的相处,古冬儿知道朱兴是在开玩笑,心中不再紧张,只填满了欢喜。
“王爷!您怎么来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