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大街垂直于长安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人流分向东西两市,此时正值午时偏下一刻,两市坊门墙下聚集武侯,坊中报晓鼓齐声敲响,在鼓声下人流开始密集起来。
“听闻了没,某穿行于东市,见坊内立碑两块,不知西市是否也有。”一名胡商操着蹩脚的关中口音,边行与身边同伴交谈,两人头戴青竹藤席编制成的笠帽,帽沿缝制白纱,垂下使人不见眼睛。
“某也不曾了解,但听闻乃是齐王殿下所为。”回话伙计若有思考地摇摇头,将笠帽脱下捧于胸前。
而随后两人挤向西市前坊门,随众人缓慢步行进入,坊告前被围的水泄不通,告示旁两座大石碑矗立其中。两人拼了老命往内圈挤,踮起脚尖,使之可以看清告示上的汉字。
坊内亦有低声垂头交谈,也有离去者,四周人声沸反连天。有识字者围上前仔细辨读上面的公文行书,不少行人驻足观读,不过多半人对此榜中行文也是一知半解,便无趣离去。
周围人正不时对榜上告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此时从人群中快步涌出一位年轻人,拂袖向众人拱手施礼,拉扯起喉咙轻轻嗓子,“诸位郎君,某自幼便是读书识字之人,便由某为诸位读念行文。”
“门下省:往者阴阳不调,风雨不休,是以蝗害无治,逢夏无收,临冬大降。雍州诸县寒冻缺食,百姓不安。惟皇帝明治,躬天尽数之历亲礼,朔阴阳之钦顺,神敬授制。”朗读声突然停歇,他缓缓松口气,轻咳起来,几日前身染伤寒尚未痊愈。
众人见状便连忙催促,接着他双手扶碑石,昂起脑袋望向众人,接着朗读起告文:“诸县皆无余粮,齐万户斟五谷之力,解万人之疾苦,礼立碑巩万人仰之,此为勒石济万,乃窥史流芳万代之美名,君谨百姓之水,以渡君之舟,勉之。贞观十二年三月。”
借粮济灾,立碑咏功,众人心中顿时明白官文所表达之意。陛下掌规衡治天下,抚民之敬,皇命布告天下筹粮赈灾,倘若自家缺刻石碑之上,乃百年盛名威望尽失,此不被天下耻笑。
李祐正是利用民心威望从中击败各世俗名望大户的内心防线,使其纷纷斗粮争榜,所以计生心头。
碑石往东西两市一放就是一下午,此时东西两市驻足观望者如蚂蚁般一传十,十传百便传遍整座长安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百姓饥民自然是颇为欢喜,各府小厮将坊市中看闻告文回去便告知自家郎君,坊间权贵富贾更是内心百般痛骂,又在互相窥探打量一番,权衡于诸家之间。告文一出,已有争相攀比的迹象。
关中暮春细雪寒气逼人,双马拉行车厢缓慢行驶。马鞭湿润滑手,抽打在马背上溅起水滴瞬间凝成冰粒,大马咝嘶口鼻喷出白气,卖力地奔跑在山间小道之中。
东行至蓝田的吴王李恪车驾仪仗此时正行驶在泥泞阡陌纵横的小道中,远望沿路白骨荒野,尸体遍野。李恪伏于案几中,回忆往昔身在安州意气风发时,再看现在的自己便无奈叹息万千。
手中握紧熟绢,他小心安放案中,缓慢将其展开,出行之事只告知老师岑文本。叹口大气,抚摸揉擦眼睑,滴答几滴泪珠掉落在绢布,模糊几个行小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