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书院山门的布告栏前,人头攒动,热议非凡。
作为三山之一的方筑书院,不仅对于天下士子意义非凡,更对朝廷也是不小的影响。
大魏开朝圣主,逐鹿中原夺得天下之位后,未避免重蹈前朝覆辙,出现氏族大家架空中央的情况。改九品中正制为辅,力推科举,意在任用下品寒士分化士族对官员任用的影响。
开元十二年,魏高祖驾崩,传位于皇太孙魏惠帝,年号建德。魏惠帝为巩固皇权,与亲信大臣鲁泰、吴子澄等密谋,在建德七年进行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刘治的精兵,欲铲除刘治,于是刘治在姚错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获得被打压多年士族门阀簇拥,最后率军南下,攻占汴阳,史称靖难之役。后魏惠宗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而刘治即位,改元开和,后世尊为魏太宗。
因靖难之役而获得贵族世家的大力支持,还在他们的宣扬下,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所以魏太宗,明知世家豪阀对朝政影响,也不得不求安稳,改中正制与科举并行,这一举动使得式微的贵族世家抬头,而寒门子弟即无根基又不权势,也渐渐向贵族依附。
于是开和三十七年,太宗为了扭转局面,借建造书院为名,打击加强对寒门子弟的培养,并委以重任,更在开和四十一年,也是太宗在世最后一年,明升暗贬,将内阁成员全部换成有书院背景的寒门子弟,培养了新的士族,以打压旧门阀对朝政控制,为新皇执政扫除了障碍。
自此之后,后世继任者,更是对书院学子举贤任能,所谓上行下效,书院一时风头无俩,这也让簪缨世族,甚至于商贾巨富趋之如骛,不惜代价的将自己子女送往书院求学。
书院入学,除了靠真才实学参加春闱以外,书院还会预留出一些捐输名额,只是捐献价格,也让家底雄厚的门阀商贾感到肉痛。即便如此仍是难以阻挡他们热情,毕竟说不定这里学子什么时候就成为内阁首辅呢?
说回书院春闱入学结果,吴彧与杨淑芸以及她的发小们,紧张的在布告栏上寻找自己名字。
“吴彧!我看到你的名字了!”少女激动万分拉着他,指着布栏一处,深怕他没看见。
吴彧定眼望去,长舒口气,然后看着为自己能入院读书,而高兴不已的少女,“谢谢!”
杨淑芸俏脸一笑,然后催促他说道:“说这些干嘛,快快,帮我找找,我的名字在哪!”
吴彧用力点了点头,接着继续在布栏上,寻找少女的名字。就在他焦急的寻找中,刘荀突然冷漠的看了他一眼。
半个时辰后,终于将所有的名字一一看完的众人,渐渐散去,有人欢喜,有人忧。
吴彧等人结果还不错,除了那位鹰钩鼻蓝眼的许少东外,其它几人都通过考试。
“少东,没关系的!”刘荀见到许少东阴郁模样,想开口安慰。
“不用,不就是书院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不愿意跟这些贱民一起同窗了!”许少东突然开口阻止刘荀的话,眼神不善的看着吴彧。
许少东为舒心中不悦,出言无忌,引得在场许多寒门子弟,怒目相对。
“好了!别在胡言乱语了,我们走!”见他还不肯罢休,刘荀也怒了,怒斥他一句后,转身不顾众人就走。
少女本来听到许少东对吴彧言语不善的话,想让他给自己的朋友道歉,但看到一向温和的刘荀,变得怒气冲冲,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跟吴彧说了一句道歉的话后,赶紧追上了刘荀等人。
不知为何,兴许是对许少东的话感到不满,又或许是看到少女为刘荀担心焦急模样,吴彧感觉有块石头压在胸口,让他闷闷不畅。
“你这位朋友,说话挺难听!”
吴彧转身看到一位俊朗的青衫少年,还以为刚刚许少东的话,刺激了这位清门士子,要找自己麻烦,于是赶紧解释道:“他说话一向如此,公子可千万别介意,我在这替他道歉了!”
青衫少年,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公子误会了,我可不是专程找你麻烦的,只是看到你们朋友走远,这才敢上来嚼几句舌根的话,莫要见怪!”
第一次被人叫做公子,吴彧又不好意思,又加上此人说话风趣幽默,顿时心生好感,“毕竟是我朋友不对,公子言重了,敢问公子尊姓大名,可也是前来看春闱入院成绩的嘛?考的如何?”
少年文质彬彬,语气轻松的说道:“在下姓冯,名佑辰,益州人,被父亲撵出门后,这才来书院碰碰运气,还好运气不错,刚好考进书院。”
“少爷,你又胡说了,你不是被老爷打了一顿,气不过自己非要跑出来的嘛?还说要考书院,就是为了证明给老爷看,自己这几所学的,并不是无用之学嘛?”冯佑辰身后跟着他的书童,听到自己少爷又在胡说,于是拆台道。
他尴尬的对吴彧一笑,而后拉着自己这位口无遮拦的书童,就往山下走去,“滚,赶紧滚,老子明日自己带行李上山,记住不是滚回汴阳老王那里,是滚回益州!”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