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宁伸手,她把手递给宁宁,像踩着云朵一样轻飘飘地跟宁宁走进一间光线昏暗空间狭窄的小屋子里,一躺就是半天过去她仍然留在这个世界,没有如愿穿回去。
也许以后都回不去了
梁俏如翻了个身,面对粗糙发黄的泥巴墙,默默整理原主的记忆。
原主与梁俏如同名同姓,住在丝茅村梁家祠堂附近,是父母最小的孩子。
爷爷去世已久,奶奶张氏健在,目前七十多岁,身体硬朗,和原主爹娘一起住。
原主的爹叫梁有福,自小体弱多病长不胖,和原主的母亲陈锦娘生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幸运地养活了。
大哥梁正江今年十九岁,亲事定了,未婚妻尚未过门,他勤劳能干,头脑聪明,在学堂读了几年书,正准备考童生。
二哥梁正河比大哥小三岁,看到书和字就觉得头疼,被爹送去镇上当学徒,几个月后突然跑回家说不干。
爹无奈,只得花钱收了些扇子荷包簪子头花之类的小玩意,让二哥走村串门做货郎,赚一两个铜板的差价以补贴家用。
谁知二哥卖货时悄悄和宋家庄的一个姑娘好上了,还弄大姑娘的肚子,等到姑娘和她家里人发现有孕,喝堕胎药已经来不及了。
在三个月前,姑娘的兄弟们抱着婴儿找到梁正河家里来,要求梁正河赔偿姑娘被玷污清白的损失。不赔就摔死小婴儿,告诉所有人说梁正河霸王硬上弓,要去衙门告梁正河。
不知情的原主爹被气得晕倒在地醒不来,原主当天晚上也生了病。
姑娘的兄弟们个个健壮如牛,围着昏迷的原主爹,非要拿到赔偿才肯让郎中给原主爹把脉开药。
原主娘和奶奶只得拿出辛辛苦苦存下的银子赔给他们。
女婴被留在梁家,姑娘的兄弟拿着银子离开,同时给梁家留下一张三十两银子的欠条,梁家必须在两年内把三十两银子还给姑娘家里。
原主爹刚缓过一口气,听到婴儿哭声,又听说存的钱没了,还欠下三十两银子的债,怒得操起棍子狠狠打了不着调的二哥,将二哥打得躺了半个月。
三姐便是宁宁,宁宁的全名叫梁倩宁,十三岁,家务厨艺女红样样出挑。
只是梁倩宁指腹为婚的未来夫婿因风寒夭折,看中她想娶她做媳妇的人家刚和原主娘透露有这个意思,那位八竿子打不着的连未婚夫都不算的人竟喝醉酒掉进水里溺毙。
便有人说,梁倩宁是克夫命,不能出嫁,出嫁必夺丈夫性命。
四哥梁正湖现在十岁,和二哥一样不喜欢读书写字。对比大哥二哥,四哥略木讷,叫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一整天不说话。
这样的一个家庭,便是放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生活水平也好不到哪里去孩子众多且劳动力缺乏,让一大家子个个吃饱饭都不容易做到。
梁俏如不懂越穷越要生孩子的道理,她想,可能是古代的避孕手段不如现代安全便捷,人们怀了孕便生下来?
唉,前路艰难,慢慢走吧。
来自现代的她再怎么废,也能凭着脑子里超前的知识混个饱饭吃。
所谓家和万事兴,原主家最主要的矛盾是穷,家庭成员之间的争争吵吵几乎不存在,还是能立起来的。
想到这,梁俏如推开身上的被子,坐起来对三姐宁宁道:“我没事了。”
这个时代的话和普通话不一样,她有原主的记忆,说起来就像说自己的母语,倒是免了假装哑巴学习本地语言的繁琐。
宁宁在小窗前做刺绣,闻言转过头来,问她:“如如饿不饿?”
梁俏如摇头:“我能帮忙干活。”
宁宁听了便笑,牵着梁俏如的手进厨房,把鸡蛋磕了,倒进一碗烧热的开水里,拌碎做成蛋花汤,又在汤里加了切碎的姜和饴糖,给梁俏如喝。
鸡蛋有些许的腥味,梁俏如捧着碗喝了一小口,忽然想起鸡蛋是这个家最珍贵的食物之一,饴糖更是贫穷人家吃不起的奢侈品,便把碗递给宁宁:“姐,你也喝。”
“我没生病,不喝。”宁宁推辞,“我去看看阿乐,阿乐该醒来吃东西了。”
阿乐是二哥梁正河的女儿,还没起大名,小名是阿爹取的。
虽说阿乐的娘和舅舅们不要阿乐了,可阿乐毕竟流着梁家的血,阿爹并不讨厌她。
梁俏如喝完一碗蛋花汤,肚子里暖呼呼的。
洗干净碗和筷,她去堂屋看阿乐,小丫头果然醒了。
宁宁道:“你看着她,莫要让她掉下来摔着了。我给她煮米粉糊糊吃,没得空。”
奶奶从外面进来,手里拎着编到一半的竹篮,说:“我看着吧。”
梁俏如无事可做,碰了碰阿乐的脸蛋,发现小丫头被照顾得极好,身上干干净净的,没有异味,皮肤粉嫩,可爱得像个天使。
她非常乖,不吵不闹。
梁俏如伸手碰她,她便捉住梁俏如的一根手指玩,边玩边咯咯笑,开心极了。
奶奶编着篮子,看来一眼,也笑了:“阿乐喜欢如如。”
梁俏如把阿乐抱在怀里,对奶奶道:“阿奶,我能帮忙干点什么活?”
“你不是正在帮忙看着孩子吗?”奶奶十指翻飞,编篮子的速度飞快,“今天你不舒服,甭干粗活了。你的哥哥们都在家,姐姐也在,轮不到你干活。”
梁俏如一想,事实跟奶奶说的差不多。
阿乐没被她舅舅们送回梁家之前,原主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爹娘奶奶宠着,哥哥姐姐们宠着,生在农村,竟没干过什么活。
可是
家里人乐意宠着她,这是一回事她好吃懒做,又是另一回事。
等到宁宁拿着米粉糊糊进来,梁俏如道:“姐忙去吧,我给阿乐喂吃的。”
宁宁不与她争,坐下刺绣。
阿乐吃完煮得烂烂的米粉糊糊,又跟梁俏如玩了一阵子,打着呵欠去找陈公玩。
梁俏如给阿乐掖好被子,进厨房里看了看,出来对奶奶和宁宁说:“我去菜地摘点菜回来。阿奶、姐,今晚吃什么?”
“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挑好的摘。”宁宁说道,“走路要看路,小心些,莫要摔倒了。”
“嗯,我晓得。”
应了一声,梁俏如提着菜篮子出门。
菜园距离家不远,要经过梁家的祠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