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余年生深吸一口气,揉了揉微酸的鼻子。
虽然有些太过于感慨,但记忆里关于过往的种种小事浮现,还是难以不为之而触动,内心的那瓶醋被打翻,心情也就变得五味杂粮。
时间不会停,生活还得继续,沉默着,余年生往楼下走去。
翻翻找找,余年生拿了个空的八宝粥罐子,另一只手上,还有一大卷鱼线。
鱼线卷很大,不同于那些渔具店买的那种绕的整整齐齐封起来的线圈,反而更像是散装货,除了系在上面用来固定的绳子外,便再无其他东西,连包装都是一个简单的塑料袋。
虽然不知道父亲从那里弄来的,但余年生知道,这种线很结实,以前跟着父亲用桑葚钓草鱼时,便是用的这种线。
一大卷线,配上一个成人大拇指般大小的鱼钩,连鱼竿都不用,可以和5-8斤的草鱼对扯,当然,前提是做好保护措施,避免拉扯时鱼线勒进肉里。
线很长,大概二三百米,等余年生全部缠在易拉罐上时,体积大了不止一半。
在里屋找了几根用来绑豆角的橡皮筋,把冰箱包装盒里面的泡沫扳了一角,切割成正方形固定在鱼线上,老式浮漂就做好了。
然后把铅坠,爆炸钩依次串上,系好,接下来就只准备饵料了。
反反复复,楼上楼下跑了二三趟,余年生终于在里屋的鸡笼里找到了榨油后的油渣子(菜籽饼)。
并不是他记性不好,只是有些记忆在埋在了记忆深处。
往事种种也许不经意间记下,也有可能被遗忘。
可能某天会回忆起来相关的记忆,但更多的是不经意的瞬间看到某些熟悉的东西,熟悉的场景才能想起,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睹物思人,触景伤情呢?
........
找了一个小碗,余年生把刚刚抓的一大把油渣放了进去,用水泡开过后,加了一点中午的剩饭进去。
按道理说,用面粉更加合适,可余年生把厨房找了个遍也没有找到,只好退而求其次选了剩饭。
揉搓,紧捏,把拌好的饵料分出半拳大小,把爆炸钩的八口钩依次放入,线不能交夹,然后紧握,捂实,爆炸钩就上完了饵料,这个方法,还是父亲曾经手把手教他的。
屋前的河边,余年生找了个树荫处坐下,身旁还有带来的饵料、爆炸钩、以及一副父亲做工时用的手套。
这条河还没有被承包出去,也没有被放养许多鱼苗啃噬堤坝,所以树边距离余年生站的地方有将近五米多宽的活动区域。
严格意义上讲,这个河应该被称之为湖,在很早的时候,这条河就被拦断了。如果不被阻断的话,这条河很长,长到一直通到汉徳市。
不过由于很早之前叫习惯了,便称之为河,它还有一个名字,沧浪河。
河面不算很宽,只有二三百米,听爷爷那辈说,这条河,至今还没干枯过。
把爆炸钩奋力一抛,担心的“天女散花”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余年生拍了拍胸口,不禁长舒了一口气。
鱼钩“扑通”一声落入河里,顿时水花溅起,水面上浮现出一道道涟漪,涟漪不断的向四周扩散。
看着鱼漂(泡沫)静静垂立在近70多米远的河面上,余年生的心思也开始活跃了起来。
记忆里,这条河明年七月份会被承包出去,而承包人听说好像是小学校长的哥哥,和那些人亦有些关系,属于存在人们口中的人物。
前世听说前面被承包出去以后,余年生还是嚷嚷着要和父亲去钓鱼,而在他眼里很“吃得开”的父亲,居然破天荒的怂了,为止,余年生还介意过许久。
直到后来有一天,村里有个小孩钓鱼被抓到,那人直接找到他父母家,罚了五千块钱这件事才罢休。
正因为没人偷鱼,药鱼,收益也只高不减,乃至于父亲在往后几年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借钱承包下来。
毕竟当时后屋建厂征地,家里赔了将近五六万块钱,咬一咬牙狠下心拿下还是有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